給孩子豐富正確的語言環境

 

 2008職能治療師王宏哲編製


近來,許多的語言、發展及神經科學專家們的研究發現,嬰幼兒的語言成熟,除了受語言先天機制所影響,後天的學習和環境的互動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例如,幼兒在家中有爸爸媽媽能陪著閱讀書籍,觀看卡通的過程有大人的引導,以及更多的玩伴共同參予遊戲等,都會促進兒童的語言發展。

 

著名的語言學家Patricia Kuhl教授認為,嬰幼兒要讓先天語言系統更迅速更有效率的運作,必須要靠後天環境中語言的適當刺激輸入來支持。如果我們從大腦的層次來看語言的學習與發展,近來的嬰幼兒研究發現,及早提供豐富語言刺激的環境,腦內處理語言的神經網絡連結會更綿密,讓語言訊息處理的更迅速,進而增進日後嬰幼兒語言理解與表達的能力。所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照顧者就應該提供大量面對面的語言回饋,如你好棒再一次好開心等。

 

 根據統計,有5%~10%的學齡前幼兒有語言的發展上的問題,語言處理不好的孩子,日後與同儕、家長或師長的溝通發生困難,也可能進一步的造成學習效能不佳,人際互動上不良等情形。有鑒於此,提早關心及提升語言的學習能力,是幼兒發展上的重要議題。

2009-12-08_163959.jpg 

Dr. Patricia K. Kuhl

 

一般來說,成人容易發現一歲半以後的孩子語言及字詞彙產生快速的累積及進步,譬如有意義句子的出現。的確,1歲半~2歲以後的兒童語言爆炸期發展,奠定日後語言與智力的重要基礎。然而,學語前期與學語期分別有不同的引導重點:

 

學語前期

  1. 多利用手勢及聲音的配合來與孩子互動
  2. 鼓勵孩子利用發出聲音來引起成人注意
  3. 與孩子玩發出不同的聲音,如大象的、火車的、狗狗的
  4. 學語聲出現時給予更多的回饋(如讚美)

 

 

學語期   

  1. 鼓勵多元仿說,如物品名稱、食物、動作、身體部位
  2. 鼓勵仿說短句並適當的拉長句子
  3. 讓孩子自己描述事件
  4. 增加親子共讀,聽說故事的時間
  5. 增加不同的生活經驗,開放親子互動分享的時間

 

 

下圖一亮點為人類大腦語言表達處理的重要區域,由左到右分別為新生兒到1歲兒童大腦語言區發育的進程。科學證據顯示,六個月之後的嬰幼兒,接受非單純聲音的講話語言刺激,激發了嬰幼兒語言表達的區域,換句話說,幼師或家長應在嬰幼兒尚未有語言表達時就建立大量的聽語刺激的環境。

 

嬰幼兒的語詞彙發展一般要項及範例,以下提供一些簡單的說明

2009-12-08_162448.jpg   

arrow
arrow

    天才領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