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影音網 父母伴玩優質App變三歲以上好家教 

2012年3月26日(一)      採訪/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 

【聯合報記者雷光涵、劉惠敏/台北報導】 

2012.03.26 09:51 am

從兒童身心發展的角度看,家長對新的3C產品,掌握「時間管理」與「內容選擇」,可以讓它變成好的電子家教。

若是絕斷地從小不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是不是杜絕「假性注意力缺損」或「假性自閉症」發生的最好方法?答案是否定的。

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臨床心理師謝明慧最常舉的例子是,有個小病人的爸媽不准他看電視,家裡也沒電視;結果,全家外出時,「大家都盯路邊櫥窗裡的電視看」。

謝明慧建議,孩子三歲之前,應禁玩平面電腦或手機遊戲;但三歲以上的幼童「不必完全禁止」。

謝明慧認為,父母該做的是「陪孩子從事更多好玩的事」,讓孩子知道,生活中有各式各樣有趣的遊戲和玩具,App程式不過是娛樂的一部分。

天才領袖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王宏哲表示,兒童沒有自制力,父母不管理,「等於是在餵(電子)毒」,讓兒童成癮。

新科技並非一無是處。國外研究曾舉證,兒童三歲以上、由家長陪伴,能透過優質的動畫節目、電子程式等,增進語言及數學能力。

譬如國內發行兒童科學叢書的小牛頓,近三年開發多媒體版的雜誌,「紙上談兵」的科學實驗,透過新版的雜誌,讓孩子立刻看得到「藍色加黃色會變綠色」。

謝明慧表示,要為不同年齡層的孩子選擇不同軟體;更重要的是,「它絕對不能取代父母的陪伴,反而更需要陪伴」。

王宏哲歸納出挑選App遊戲的原則,比如「手動、畫面不動」;內容閃動的畫面,強迫孩子提早運用「追視」能力,會傷害視覺的專注力。

專家舉例,數字、邏輯連連看、記憶翻翻卡、在複雜背景中尋找目標(威利在哪裡)等靜態的益智遊戲,若以App呈現,可取代紙本遊戲,環保又便於攜帶。

家長要當心的是,以可愛角色包裝的暴力遊戲。父母應該詳讀說明並「試玩」,不能任由孩子自行下載。此外,給三到六歲孩子的電子書,閱讀器尺寸不能小於A4紙張。

 投影片2  

 

2012/03/26 聯合報】@ http://udn.com/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HEALTH/HEA11/6985957.shtml

 

 

arrow
arrow

    天才領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