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什麼交換條件,就會讓孩子對它無法自拔!

 天才領袖教育中心/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  

 

我常說,懂孩子的心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因為有時候不懂孩子的心理,父母會產生不正確的教養行為,反而影響了孩子的健康。舉個例子來說,我常在外面看到很多父母,跟孩子說:"如果你乖乖吃飯,等一下就可以有零食吃!";"如果你乖乖坐車,等一下就有餅乾吃!";"如果你都不哭鬧,我就給你平版玩!";"如果你考得很好,我就給你零用錢!",看起來這些教養都是爸媽在鼓勵孩子的好行為,心理學及臨床上,可不是這麼覺得。

心理學研究發現,用什麼東西跟孩子交換條件,其實是在暗示孩子,更喜歡那個東西,而總是用這種教養的方法,會讓孩子最後淪陷,沉迷於你的賄賂物,孩子原本可能沒有這麼愛,卻是因為家長的做法,"放大"了它。每天三頓飯,每次乖乖吃完就有零食餅乾,你就是對孩子做三次催眠,"零食餅乾好重要!零食餅乾好重要!零食餅乾好重要!";每次哭鬧就有平版,你就是在提醒孩子的潛意識,"平板可以停止我的哭鬧!平板可以停止我的哭鬧!平板可以停止我的哭鬧!";也有研究發現,做出好行為,就有零用錢,你以為孩子之後全部變成很愛惜金錢?錯了!有部分孩子長大後,卻變成了守財奴,到了30歲後,沒有獨立分配金錢的能力。所以,交換條件,不能常用,就是這個原因。

聰明的父母,獎勵好行為,建立正確的連結

那我的做法是什麼?

我們家有另外一種交換條件~ 我家的孩子也一樣,難免會剩下幾口飯,就會不專心及吃不下,我們會跟他們說:"加油!後面有水果在等你"。或許你會打我槍說:"我家的孩子不愛水果,只愛布丁養樂多,聽到後面是水果,還是沒動機往前進!",其實,又有研究發現,一個好的習慣的養成時間及次數,是壞習慣的3倍以上,所以孩子不愛,有時候是爸媽撤退的太早,在試了這個方法的頭一兩次就放棄,又暗示了孩子:"你看,我只要say NO!你就會換一個方法,可見它不是什麼好東西!",於是陷入無限的輪迴裡面,怎麼樣都發現不了孩子要的到底是什麼。

該把重點,重新導引到好行為的獎勵,例如:加倍讚賞孩子的努力"天啊!你自己吃到剩兩口飯耶,看來我等一下有好多時間可以陪你玩了!""哇~你哭的時間比上次短,而且還可以好好說耶,這樣不抱一下怎麼行勒?"。很多爸媽應該都聽過我講故事,會覺得很浮誇,其實,在引導孩子的好行為時,這些技巧真得是很需要的,演比較大,絕對比獎品比較大,還更能把好行為保留下來!

 物質交換條件,對孩子心智發展有影響

交換條件,也是教養中大家常用的方法,常用的原因不外乎是"方便、快速、又有效"。但孩子的心智畢竟還在成熟當中,我們擔心孩子反而被這些誘惑物強化,而觀察不到爸爸媽媽教養的焦點。例如:你乖乖坐餐椅吃飯,我等會就給你一塊蛋糕。這樣教,讓孩子失去觀察自己餐盤裡食物的內容,強化蛋糕的重要性;你不要亂跑,我就給你手機平板,當孩子沒有手機平板時,你就會變的控制不了他,孩子被賄賂物強化,而不能發展出自律的能力。交換條件的教養,不是不行,而是要少用,更不能讓孩子養成習慣來談判。

我最怕在外面聽到,"你如果不哭,我就給你玩手機!","你如果乖乖吃,我就給你看影片"。這些話,會讓孩子越來越用這些3C來交換條件,偶一為之是無傷大雅,但常常這樣,一定會傷害孩子的心智發展,例如:(1)情緒穩定度變差,哭鬧不休(2)手指精細協調變差,變得不會翻書,有時更進階變成沒有耐心操作玩具(3)溝通能力變差,不喜歡與人交談(4)跑跑跳跳及平衡的能力變差(5)玩遊戲的專注力也變弱。各位家長,千萬別讓S世代的孩子,腦部及心智過度刺激了!

假日中午的餐廳內,四對父母帶來的孩子坐在同一桌,大人聊得起勁,四個八至十歲的男孩,有兩個在玩iPhone,一個在看iPad,還有一個發呆等餐點。

這樣的場景對現代人來說,並不陌生。在以前,同樣吃一頓飯,四個孩子會打成一片,臨走前還依依不捨;如今大人們急著想和老朋友敘舊,於是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來安撫孩子。從電視、電腦,到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這群由「螢幕」陪伴長大的孩子,姑且稱他們是「S世代」(Screen Generation)。

小孩多元學習?爸媽喘口氣?

投影片1

卅四歲的竹科人王柏達的智慧型手機裡,有許多開發給兒童玩的App,「竹科的同事們,都在分享這些」,包括用中、英、台語讀故事的軟體。「給小孩多元學習」是安慰自己的理由,王柏達說,「說穿了,是父母下班後,想喘口氣,有自己的時間」,把螢幕塞給孩子是最省事的了。親自念故事給小孩效果當然和看電子書不一樣,「小孩會不停問我問題」。

市調機構尼爾森最近調查發現,家有十二歲以下小孩的父母,七成讓孩子用平板電腦,以免孩子無事可做,比一年前多九個百分點。

平板電腦成為最夯的電子保母、玩伴及老師;一根手指頭,輕輕點取螢幕,像魔法棒一樣,馬上打開多采多姿的世界,操作門檻遠低於傳統電腦,讓S世代愛不釋手。家庭主婦張蕙芬限制念小學一年級的女兒勻勻,每天只能和「螢幕」相處半小時。她只給勻勻看傳統的故事書,「每翻一頁,才有思考的時間」。她覺得,小孩「五感」都要訓練,「手指頭一點,答案跑出來,都不經過大腦。」

不少醫學研究警告S世代可能衍生的問題。有研究說,每天長時間接觸電視及電腦的孩子,腦部過度刺激,會注意力不集中;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心理師謝明慧說,「至少,有相關性」。專家提醒,S世代的家長得常帶孩子到戶外走走,遠離電視和電腦;但這兩年流行的是輕便的手機和電腦,公園裡也能輕鬆找到「小小低頭族」。

看動物沒興趣?愛電子動物!

一位母親發現,兩歲的兒子對iPad裡的電子動物百看不厭,但帶兒子到動物園,卻對活生生的無尾熊或大象興趣缺缺。王宏哲說:「我預測幾年之內,醫界會出現與iPad相關的新病名。」國內外專家一致建議,三歲以前不該接觸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三歲之後也要慎選軟體。學齡前兒童用這類電子設備,更需父母的陪伴及管理,「可是,現代父母就是沒空陪,才把iPhoneiPad丟給孩子玩」。家長用螢幕換到自己休息的時間,卻可能賠上孩子的發展缺陷,這是科技時代的教養新難題。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HEALTH/HEA11/6985953.shtml

王宏哲推薦 比3C好玩,建立雙腦連結,充滿故事性,培養專注力的"蟲蟲幾合教室"=> 點我介紹

 

 

arrow
arrow

    天才領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