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爭寵爭玩具搶食物,分享到底該怎麼教?

天才領袖教育中心/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 

 

分享的真人真事案例
親子館,一個孩子正在玩廚房扮家家酒,另一個孩子走過去,動手要拿廚房裡的鍋子鏟子,正在玩的孩子動手阻擋表示不要一起玩
甲媽媽:對不起!我們也想玩,請分一些廚具給我們玩
乙媽媽:不好意思!我們快玩完了,等一下再給你們玩,我的孩子不喜歡被強迫,他想分享就會分享。
甲媽媽:玩具區的玩具,都是公家的,怎麼可以佔為己有?
乙媽媽:我們沒有霸佔啊!我說我們等一下就會讓出來,我不想用強迫的方式教孩子
甲媽媽:你本來就該訓練孩子分享,難怪他這麼霸道~
一場戰爭,就此開始!

分享,我們從研究談起

很多小孩都只能自己玩,什麼東西都是自己的,沒法一起分享一起玩,爸媽看了好擔心!

「分享」是一種社交合作的行為,早在嬰兒時期就會有「分享」的行為,例如八個月大的孩子就會分享他的食物或物品給爸爸媽媽。

但很詭異的是,「分享」到了幼兒時期卻變得相當困難,學齡前兒童的分享行為明顯的比學齡兒童少。

由於「分享」是需要去注意到,並體會到對方內在想法的,因此開始有不少的心理學家探討「分享」與解讀他人內心想法的關聯,也就是心智解讀能力(theory of mind)。

心智解讀又稱為心智理論,是一種能了解他人內在想法的心智能力,例如了解他人的信念、意圖、欲求、情緒、看法等。研究發現,學齡前的男孩子,心智解讀能力越好,好鬥、破壞的問題行為會越少,女孩則是社交能力越好。

下圖是經典的心智解讀故事......

arrow
arrow

    天才領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