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領袖教育中心/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

一位奶奶帶孫子到公園玩,看起來3歳多的孩子,不理人不聽阿嬤就算了,而且什麼非得照他的意思做,暴哭暴怒打自己,也不好好説。阿嬤急忙跟排隊在後面的我們説:「對不起!他平常就很拗、很歡,我們寵壞了~」
我直覺不對,因為會寵溺的大人,是不會説自己寵的。職業病犯了,就站在旁邊觀察10分鐘,果然,孩子的社交及情緒有很大的問題,於是建議阿嬤去評估看看。
幾週後,又遇到,阿嬤來謝謝我,因為原來孫子這麽難帶,是因為社交情緒障礙。

小晟,兩歲半,是家裡的”金孫”,平時由阿公阿嬤帶,聲音及語言很少,也幾乎不太跟人玩及看著人說話,不聽指令的跑來跑去就算了,有時大人想要求一些規範,小晟會尖叫逃開,連理都不理,爸爸媽媽都不知道孩子到底是不懂還是沒聽進去,再加上阿公阿嬤很寵愛,所以很多事情如果不照著小晟的意思做,他就會大發雷霆、崩潰打滾。而且不配合、不互動、不受控制的情形,並沒有因為年齡越大而越好,因此帶來問我,是不是該早點讓孩子去上學。

我跟孩子互動了好一陣子,也觀察了他的遊戲行為,發現這個孩子有社交情緒障礙,是自閉症的孩子。自閉症的盛行率逐年在增加,根據美國統計,2007年時6~17歲自閉症比率約11/1000,而2011~2012年的調查,自閉症的盛行率以增加至20/1000,也就是50個孩子中,可能就有一個有這種社交障礙。

許多人會將自閉症誤認為是精神疾病,但目前已知的自閉症可能原因,包括基因遺傳或突變、腦部發育異常、長期暴露環境毒素、懷孕期間服用某些藥物、產程中的ㄧ些因素、以及父母親年紀較大等,而相信這些因素也能解釋為何自閉症比例逐漸增加。   

2012033120554137

依照2013年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自閉症正確的名稱該稱為「自閉症光譜疾患(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簡稱ASD)」是一種發展障礙,之所以稱做光譜,是因為每個孩子的症狀有不同程度的區別,大家常聽到的亞斯伯格症、高功能自閉症、非典型自閉症全部都歸於自閉症光譜疾患中。 

自閉症光譜疾患

孩子主要在下列兩大發展出現問題:

社交溝通與社會互動

未滿一歲的嬰兒即會對人的聲音產生興趣,朝聲音的方向轉頭,對人微笑…..等。但若是自閉症孩子,因他們缺乏與人的連結,欠缺與人情緒分享、情感交流的能力(例如不會因為完成一件事很開心得意的看著媽媽),因此很難與人建立親密感;在團體中,孩子因模仿力較弱,無法注意到大家正在做甚麼事、玩甚麼活動(共同注意力),也欠缺與人的眼神注視,且社交技巧差,常會被邊緣化。再者自閉症孩子在處理社交人際的大腦核心區域,其功能連繫不全,因此在同理心的發展、注意力、情緒上都會有明顯的困難。

不會互動

延伸閱讀:由專家為孩子量身訂做的兒童情緒社交訓練課程

另外由於孩子在理解他人言語、肢體動作、表情上有困難,因此在這些非語言的溝通表達上,常會有挫折。即使有口語的表達,也會發現孩子使用的語句較為簡略、缺乏變化及想像力(缺乏假扮性遊戲的語言內容),也缺少情感,常會出現如鸚鵡般仿說、電報式語言(句子的組成多為名詞)、代名詞反轉(像蠟筆小新說”你回來了”)等現象。他們很憨直,不太能理解話中話或暗喻,例如”你吃飯了沒?”,孩子可能會一直告訴你,”我先跟你說我今天中午是吃麵!”。

20100529085831

侷限地、重複地行為模式、興趣或活動

對於遊戲、生活習慣有自己特別的規則和興趣,且缺乏變化,甚至會對變化產生極大的情緒反應,無法接受;自閉症患者也可能對於按按鈕、開關門、旋轉物品(所以孩子普遍很喜歡車子的輪子)等重複性的行為特別著迷,也可能會出現搖晃、旋轉身體、拍手等的刻板行為,或者可能特別喜歡數字、符號或發光的東西。

常見自閉症特徵

每個自閉症患者的症狀都不太一樣,而這些症狀特別會發生在人際關係、語言表達及行為模式上。常見的症狀包含:迴避與他人的目光接觸、詞句內容單調、鸚鵡式的模仿人說話、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過份遲鈍或敏感,也可能著迷開關門、旋轉物品等重複性的行為。
根據統計,自閉症患者有70%-75%的症狀,伴隨著發展遲緩或是智能不足在過去,臨床上自閉症通常都會至少三歲以上才會確定診斷,但其實現在國內外都已經認為這樣的年齡限制應該要下修,其實三歲以下的寶寶,若有下列的特徵,就要提高警覺是否有自閉的傾向。

協助孩子的方法

  1. 多用繪本及玩具引導眼神接觸:有自閉傾向&徵候的孩子,不太習慣看人,因此搭配孩子喜歡的繪本、玩具,增加互動及眼神接觸的機會。
  2. 與孩子多說話與交流,幫助孩子表達正確需求:當孩子不擅於言辭表達自身需求,或文不對題、一直重複某句話的時候,平時可從日常生活中,多以對話的方式練習,讓孩子學會正常的需求表達方式。例如,當吃飯時,孩子特別喜歡某一樣食物,不要馬上放入孩子碗中,可以等待孩子表達,並多溝通,讓孩子學會口語表達或情緒。
  3. 給孩子一個「預告」的時間:這類型的孩子,多半不太能接受非預期的突發狀況,一不如他的預期,就會生氣及大哭。所以在做任何事情前,可以簡單向孩子告知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狀況,建立孩子的秩序感。
  4. 如果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眼神互動及對人的反應能力,一直没有隨著年齡而進步,一定要盡早接受專業醫療的兒童發展評估,獲得早期的建議。

一本教會父母觀察孩子的社交、情緖能力,在家教育建議》

教孩子比IQ更重要的事.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才領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