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領袖教育中心/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

許多爸媽都知道要關心孩子的「語言發展」、「認知發展」,卻很少人知道孩子的「社會發展」更重要。3歲孩子,就會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開始進入社會化。於是,3歳前只要陪伴,3歳後的孩子,可没這麼簡單,會開始討玩伴。一但孩子找不到玩伴,“媽媽”就被孩子鎖定,最後會不斷的討你陪他玩。
你有發現孩子在討玩伴嗎?這篇「社會互動」快速幫助大家了解~

幼兒的基本情緒與社會發展

幼兒的社交發展,可區別兩大區塊來了解,一是與家人的依附關係;二是與同齡孩子的同儕關係。剛出生的小嬰兒,或許還看不出來,但寶寶2個月~6個月大起,可開展出最基本的情緒表現,包括生氣、害怕、悲傷、高興、驚訝等。長大些,逐漸也發展出社會性,亦即能辨識他人基本情緒的功能。2歲起,幼兒則開展出較複雜的「衍生情緒」,比如說驕傲、尷尬、內疚、害羞等。而這些衍生情緒,並非是幼兒天生就有的,而是在與父母、家人及手足等「依附關係」在互動下被加強的。例如一個2歲孩子,已開始學會從大人眼神、言語中,推估出自我評價的好壞。被稱讚「好棒!」,馬上就很得意的給自己拍拍手。

所以幼兒的社會發展性,從基本情緒而來。包括從辨識他人的情緒(外控),進而學會懂得調整自我的情緒(內控)。因此1歲多至2歲前的孩子,屬於「前社會期」。他們並不會隱藏情緒,也會將所有的開心與不開心全都表露無遺。 

※0-5歲孩子社會發展參考表:


建立美好的依附關係,3歲後成功社會互動

非社會性:基本情緒的刺激與反應

無辨識依附:雖須依附親人照顧,卻沒有真實的辨識性,因此只要有人逗他,他都就會笑得很開心。

特定依附期:熟悉父母就是安全堡壘,並鎖定在安全堡壘周圍放心玩耍。比如放寶寶自己玩時,約半分鐘或1分鐘,他會回頭看看媽咪還在不在。

多重依附期:除認識父母是安全堡壘外,也可辨識到父母以外的親戚朋友,包括保母、祖父母、手足、阿姨、姑姑等親友。

該如何幫寶寶建立良好的情緒管理呢?良好的依附關係就是關鍵。不好的依附關係,會影響寶寶未來的同儕關係,讓孩子在同儕關係的表現發生困難,舉例來說,一個冷漠的母親,她就比較無法讓孩子擁有良好的依附關係。
諸多心理學家指出,0~1歲嬰幼兒最重要的發展任務,就是「對人的基本信任」。也就是說,父母對寶寶的關心、呵護、照顧等行為,可讓孩子生起對母親(第一個頻繁接觸的人)產生無比的信任與依賴,進而也容易產生自我信心。相對的,如果依附關係相處不當,後續的同儕關係也就會陸續出現問題。

>>下殺5折!!!限時限量驚喜福袋>>立即搶>>

home_banner-01.jpg

陪孩子玩出好情緒
我很常問家長,當孩子隨年齡增長,活動量表現也越來越大時,孩子對自己的控制能力是否也越來越好呢?如果答案是沒有,而且是越大越難自我控制、越不聽話、越不愛守規矩、越衝動難帶,甚至合併有動不動就打人、愛生氣、唱反調等現象時,也就越需要這些父母來提高警覺了。
時下流行的「早期教育」和「早期療育」不同;而那些「怕孩子輸在起跑點」的想法乃是早教的毒藥。

延伸閱讀:從繪本到桌遊,培養孩子正向情緒

五大感覺遊戲自由玩
該如何陪孩子玩,能讓他更健全的自然發展呢?跟0~5歲的幼寶寶玩,就是要能盡量開發孩子「感覺統合的五大基礎力」,最後並發展出寶寶本有的專注力。

本體覺遊戲
現代孩子平均提早在7個月就會爬了。而爬行中除了寶寶四肢接觸地板外,地板的反作用力也會反射回大腦神經,故爬行較多的孩子,日後長大在運動協調方面的能力較佳。對活動力較旺盛的寶寶來說,爬行也有助於消耗他們過盛的精力和體力,感統能力相對也會比較平衡
而爬行也可以幫寶寶設計得更有趣些。像是爬過疊高高的枕頭山、利用紙箱做山洞,給寶寶爬過山洞,甚至利用大棉被,幫寶寶四肢整個包起來玩耍的感覺,將四肢五體稍微緊縮,類似回到媽媽子宮的感覺,這樣也能刺激寶寶關節肌肉與皮膚,既有觸覺,也有本體感覺的調整,也是刺激寶寶很有趣的小遊戲。

前庭平衡覺遊戲
前庭覺刺激,即是與速度、方向與搖晃有關的動作刺激。當然前提是,不會過份激烈搖晃的遊戲才算。例如抱著較大的寶寶左傾右晃的玩,即是一種。甚至是利用大型被單裹成搖籃,讓寶寶睡在裡面,兩頭則由大人抓住輕輕搖盪,就像在公園盪鞦韆,也屬於刺激寶寶前庭覺的有趣遊戲。
1歲多的寶寶,可以開始玩溜滑梯,讓他去試試看溜下來的感覺,甚至是讓他坐在紙箱中,拖拉著寶寶前進等。另外,若是坐娃娃車,有時可故意推著車,和寶寶玩「忽快忽慢的速度遊戲」,寶寶會很開心。刺激前庭覺的遊戲,能令肌肉張力、骨骼成長發展較佳,使寶寶各階段的動作發展趨於正常範疇。

觸覺遊戲
最愛玩的就是觸覺遊戲,利用小手去觸摸不同質感的東西,包括用手捏黏土、玩沙、玩土、玩小豆豆、抓食物吃等;而洗澡時也可玩玩海綿球、沐浴球等,使用軟硬不同、質地不同的小東西給寶寶捏抓。這些好玩的觸覺遊戲,則能使孩子的情緒變好。 
然而許多怕髒的家長,卻常禁止孩子四處探索的樂趣,但英國醫學研究曾指出,早期常玩沙土的孩子,因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能有助孩子提昇免疫力。甚至研究發現,經常透過掌部練習觸覺的孩子,日後的情緒管理較好。因為皮膚觸覺,正巧與大腦神經所管理情緒的位置是相同的。

聽覺遊戲
若1歲的寶寶特別喜歡「破壞的」感覺時,就可以教玩「丟球遊戲」。這時家長可幫寶寶準備一只紙箱或洗衣籃,甚至是家中淘汰的鍋子(通常平常越禁止寶寶的物品,他越喜歡),然後將球或積木投入容器,會出現碰撞的聲音反饋與刺激,這也會變成寶寶相當熱衷的遊戲。
但,前提還要父母可以讓寶寶玩出樂趣來,要讓他覺得這項遊戲很好玩喔,否則寶寶還是會熱衷以亂丟家中擺飾為樂的。因此父母不要怕寶寶拿到東西愛亂丟,不妨乾脆幫他創造一個丟東西好玩遊戲,若怕擔心太吵,則不妨關起遊戲室的房門,帶寶寶一起大玩炒積木、丟球的趣味吧!

視覺遊戲
0~1歲寶寶,在視覺的遊戲上可搭配聽覺的聲光玩具,尤其是當寶寶自己會把物品投進去,或按一下鈕則出現亮光及聲音的玩具,即是簡單的「因果」遊戲。而當孩子1歲半起,可以玩形狀配對,比方說圓形積木,應放入圓形小孔,之後並讓孩子漸漸熟悉視覺的色彩對稱等。 

最適合二到六歲,發展視知覺及空間邏輯的最新教具

11夾C-0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才領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