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爸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責任感,能自己主動收拾好書包,能做好老師交代的事,能先完成作業再去做想做的事,這樣父母才不會下班回來,還要提醒東提醒西,甚至還要line群組問功課。有媽媽說,每次罵完孩子「沒責任感」後,都不禁開始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不會教,孩子才會這麼沒責任感。

其實孩子的責任感是培養出來的,因為孩子天生就有想要「自己來」的慾望,例如1歲左右孩子就會想拿湯匙吃,2歲的孩子更是什麼都要自己來,但很多時候大人會為了方便、快速,或覺得孩子還小會做不好,而剝奪了孩子負責的慾望,久了孩子就顯得被動。

所以,一直叫孩子要有責任感是沒用的,孩子必須發自內心覺得自己的行為能帶來影響、改變,孩子才會主動地去負責,因此環境的營造是很重要的,而且要從小開始。

不同階段培養責任感的方法

1-3歲教自理

責任感是從自我照顧開始的,要先學會對自己的身體負責,因此這個年紀要教孩子學習自己喝奶、吃飯、脫衣物、協助穿衣物、丟尿布、坐馬桶等。此外自己選擇想要玩的玩具、想要看的書,自己玩的玩具要學著自己收,想要玩的設施就要自己排隊輪流等,這些身邊處理能力也都是培養責任感的方式。這個年紀孩子發展相當快速,很多事情都想要自己來,建議大人不要總以省麻煩或年紀小而剝奪孩子嘗試的機會,過程大人可以陪伴,可以一起做,無論如何孩子就是要參與。

4-6歲教負責

可以透過繪本告訴孩子什麼是「責任感」,在家裡或在學校都可以設立值日生或小幫手制度,因為學齡前的孩子很喜歡透過完成事情而被大人肯定,正好可以利用此來培養孩子的負責行為。此外,要持續建立孩子生活自理與身邊處理的能力,包括穿脫衣物、是否要穿脫外套、收拾自己的書包、房間,想要跟誰分享什麼玩具,不想要分享的玩具,是不是在客人來之前就要先收好,以及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而大人也要隨時有收拾殘局的準備,當孩子將犯錯時,不需要過度責備,這會讓孩子學會逃避、找藉口,而是該引導孩子如何收拾,雖然最後大人可能都得再做一次,但學會面對問題絕對比責備來的更重要。

7-9歲教計畫

這個年紀要培養孩子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事,學習安排優先順序,因此要學著列出計畫表,先做完該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小學要固定安排孩子做家事,不要用命令的方式,這只會讓孩子找到機會就偷懶,就無法形成負責,一開始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做家事,陪著孩子一起體會做家事的樂趣或成就,固定做,孩子就容易自己內化成自己的行為。

當孩子有負責的行為出現,一定要給予肯定,孩子才會更有動機負責任。此外,要多引導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總是忘了帶作業回家,可以怎麼辦呢?如果總是靠大人提醒或提供方法,孩子就不會把自己的事情放在心上,當然就會沒有責任感。

10-12歲教自律

這個年紀已經是小學中高年級了,要學會負責的事情不再僅限於自身,而是要包括他人,例如學習當幹部,管秩序又不傷害友誼,做事時多考慮他人的感受。讓孩子知道任何事情都必須付出才會有收穫,因此可以安排勞動賺零用錢的機會,這會讓孩子更實際了解要怎麼收穫就要怎麼栽的責任感。

在身邊處理的部分,早餐可以請孩子自己處理,像是把麵包放烤箱、饅頭放蒸鍋等;另外如果學校不遠,可以讓孩子學著自己上下學,或到社區附近採買東西再回來,讓孩子有獨立的機會。

延伸閱讀:

責仼感非天生!「大人覺得孩子還小」,孩子永遠長不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才領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