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麻疹疫情蔓延,原本僅在中部有群聚感染,但目前足跡已延伸至台北市的交通人流密集區!
衛生單位目前匡列超過3000名接觸者,足跡遍布北中南的公共場所,以及高鐵、捷運等大眾運輸工具,不少民眾開始擔憂年節將至,會引起更大的感染潮。
台灣麻疹疫情蔓延,原本僅在中部有群聚感染,但目前足跡已延伸至台北市的交通人流密集區!
衛生單位目前匡列超過3000名接觸者,足跡遍布北中南的公共場所,以及高鐵、捷運等大眾運輸工具,不少民眾開始擔憂年節將至,會引起更大的感染潮。
最近氣溫驟降,有沒有小孩還是堅持不冷,不肯穿厚衣服的呢?常常叫小孩穿衣服、穿外套,真的喊到有點懷疑人生,「你們這些小人兒是真的不冷嗎?」有時都打噴嚏了,還是不肯穿衣服,到底是故意,還是小孩身上真的有三把火呀!
其實孩子天冷不愛穿衣有很多原因,針對原因處理才能讓孩子好好把衣服穿上,孩子不穿衣的原因有:
1. 因為真的不覺得冷:小孩活動量大,血液循環佳,新陳代謝好,因此小孩真的比較不怕冷,反而比較怕熱。
知名兒科醫學期刊《JAMA Pediatrics》近日指出,學齡前小孩,使用電子螢幕產品愈久,其「大腦白質完整性(white matter integrity)」愈差,會影響幼兒認知功能,證實幼童長時間使用電子螢幕,直接破壞大腦溝通能力。
如果把大腦想像成是主機,大腦白質就是重要的各區域的溝通線路,線路出了問題,大腦就會當機短路。
該研究也發現我之前講的,看螢幕愈久的幼童,語言表達能力愈差,處理語言的速度也更慢。
連假期間,很多爸媽都會帶孩子出門玩,你有沒有發現,很多孩子都會在這段時間感冒、發燒,讓爸媽很頭疼。剛好最近也是流感的高峰期,更加不能輕忽感冒的症候。
Nieman et al.(2011)研究指出,有規律運動相較於沒有運動者,較少感冒發燒。Lee et al. (2014)整合分析研究也指出,中強度的規律運動能減少感冒。
新型腸病毒D68型疫情拉警報後,衛福部疾管署今日宣布,上周再新增2例確定病例,分別為北部及中部的13歲、5歲孩童,今年已累計6例。日前疾管署召開專家會議,將修訂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通報條件,納入腸病毒D68型的臨床表現,且初步規畫,擬幼兒園以下班級,出現一名腸病毒D68型重症即達停課標準,可停課一周,國小、國中以上仍待跨部會討論。
有一次帶老大去拔乳牙,聽到牙醫師跟前面幾個孩子的家長說,有5、6顆蛀牙要處理,我嚇了一大跳,因為那些孩子們,看起來也才小班到中班而已,怎麼會這樣呢?這讓我想起了之前跟牙醫師一起上節目時,兒童牙醫說:讓孩子很早蛀牙的最重要的原因,其實不是吃糖,而是在學齡前,沒有養成正確的刷牙方式,所以從乳牙開始蛀,而學齡後,繼續延用壞習慣,日積月累,恆齒就接著遭殃。我快速幫大家整理一下6個不正確的刷牙方式,以及我的孩子沒有蛀牙的經驗
天才領袖教育中心/兒童發展醫學專家王宏哲
身高是一個人外貌上很重要的象徵,尤其是正值發育期的孩子,父母更是特別關注,就怕他未來會在身高上矮人一截,甚至希望可以「青出於藍勝於藍」,長得比父母高大。 4-12歲,是快速長高的年齡,除了喝奶外,對現代兒童來說,能不能到目標身高,有更重要的三件事:「跳躍運動、早睡、少糖」,但我們卻很常做不到,例如,奶茶、含糖飲料,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但孩子就是愛喝;而運動與早睡則會刺激生長激素及褪黑激素,但孩子就是不能早睡,這篇對孩子生長很重要。國外有一個有趣的研究發現,孩子每多一公分,未來的收入就可能多3%,這個研究,當然不是只看到孩子的金錢收入,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身高跟健康狀態、身高跟社交能力、身高跟大腦,可能都有某些關聯性,所以,長高的議題,在也不是教孩子重視外表這種膚淺價值觀而已 。
天才領袖/兒童發展醫學專家王宏哲
不久前有名母親發現兩歲女兒下體出血,緊張求醫,確診為初經,探究原因是塑化劑惹禍。研究證實塑化劑對女童性早熟有影響,曾有女童六歲就有月經,沒想到這次女童初經來得更早。家長經常給這名兩歲女童喝塑膠杯裝冷飲,平時會使用保鮮膜或以塑膠盒裝微波食物,還會讓女童在鋪滿巧拼的地板玩耍,加上母親會替她化妝,打扮成洋娃娃般,經檢驗女嬰尿液塑化劑含量過高,初經才會提早來。
身為家長的你,從小到大都知道孩子該做運動,為了好睡、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個你覺得很遙遠,但其實就在你身邊的問題,就是PM2.5。你可能覺得,我知道呀!它會讓人生病致癌,影響健康,沒錯,但你一定沒想過,他也會影響胎兒和孩子的大腦,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到底接觸了多少的量,就會產生影響。哈佛公衛系的博士Philippe Grandjean認為,人腦是相當複雜且敏感的,即使是一點點的損傷,都會顯著地影響認知、動作、情緒和行為等功能的發展。隨著演化,我們的孩子越來越聰明,但是每每和家長們接觸,得到的都是怎麼現在的孩子這麼難教,相信環境變遷就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