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停課在家已經第三週了,大人都快悶壞了,更何況孩子。有發現孩子最近情緒亂糟糟嗎?別以為孩子嘛~本來情緒調節就不好,鬧情緒是常見的,其實這樣的生活巨變,對孩子心理影響也是很大的。

在家悶壞了!孩子容易有這些情緒問題

當孩子不開心時,表現出的情緒未必只有難過,可能還會有:

1.孩子會易怒:

孩子可能莫名的口氣很差,例如「很煩耶!」、「走開啦!」,很容易遷怒「都是你害的!」,怪東怪西……等。當發現孩子變得很容易生氣時,大人可能需要先留意,自己最近是否也因為壓力倍增,講話的口氣有時也不太好呢?孩子是很容易被大人的情緒所牽動的。當孩子生氣的當下,建議爸爸媽媽不要立即反應責備,因為孩子只會接收到,大人也都是用生氣的方式回話。

建議在孩子生氣時,大人要更冷靜給孩子看,並讓孩子知道我們有接收到他的情緒,知道他在不開心,可以這麼說:「我知道你現在不開心,我們要不要休息一下」,「我可以陪你,還是你想要自己冷靜一下呢?」接著陪孩子找找可以讓自己冷靜下來的方法,記住,如果這時候大人說的話,是會讓孩子更有情緒的,建議就別說了,讓孩子先冷靜下來再溝通,才是最重要的。

2.孩子會過度亢奮:

孩子可能容易太high,講話大聲、尖叫、激動,整天活跳跳,情緒常處於較高張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下孩子不容易學習,也不容易把別任的話聽進去,大人就會更大聲的喊叫孩子,這行為更強化了孩子要大聲說話,就這樣惡性循環,待在家已經夠悶了,整天還鬧轟轟的。過度亢奮的孩子,需要的是運動,每天要安排多一些出力活動的時間,在家也能做的活動請參考這篇〈在家玩6活動,讓孩子有穩定好情緒〉,每天至少要有1小時以上。

此外,建議教導孩子自我覺察情緒,當覺得整個人熱熱的,心跳加快,呼吸加速,皮膚上的毛好像豎起來,講話聲音變大聲,這就是情緒太激動、太興奮了,這時候要去喝個水,深呼吸幾下,讓自己冷靜下來,也就是心跳、呼吸要慢下來。

3.孩子會躁動不安:

孩子不能安坐,上個網課一直離開位置、扭來扭去,玩玩具也是玩沒幾分鐘就換,常顯得不耐煩,一直走來走去,不知道要做甚麼,然後拔嘴皮、摳手、吃手、捲頭髮、玩生殖器……等行為也可能伴隨出現,這些都是孩子處於躁動不安的表現。通常大人看到孩子這些行為,應該多少都會糾正孩子,但這在孩子聽來,就是「我又被責備了」,接下來又會出現更多躁動不安的行為。

當孩子有躁動不安的行為出現時,建議爸爸媽媽要花些時間,陪孩子建立生活計劃表,跟孩子一起討論好,穩定的作息有助於增進孩子的情緒穩定,此外,陪著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與娛樂,有些孩子喜歡唱歌,有些孩子喜歡組積木,有些孩子喜歡畫畫,做這些活動時孩子會比較平靜,每天就要有一段娛樂時間,要建立娛樂是需要大人協助的,例如孩子喜歡組積木,不是放任他自己創作就好,因為總會有瓶頸的時候,大人可以帶著孩子上網找資料,然後再鼓勵孩子創造發揮,當孩子覺得有挑戰有成就感,就能越玩越久。

4.孩子會更敏感:

孩子可能容易玻璃心,一點小事就崩潰、哭泣,不能被別人說,更不耐挫折。其實,孩子也感受到了疫情期間,大人緊繃的心情,但又似懂非懂,內心就顯得更脆弱、更沒安全感。如果孩子有更敏感的狀況出現,建議每天晚上洗完澡清潔乾淨後,多抱抱孩子,擁抱能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白天也可以多玩黏土或讓情緒穩定的運動,除了維持作息規律外,建議陪孩子多聊聊生活的變化,不要只看到失去的,多帶著孩子反向思考,現在的生活有甚麼地方很棒很幸福的呢!這會讓孩子更有安定的感覺。

5.孩子容易抗拒:

孩子表現出容易抗拒、拒絕,請孩子寫功課、洗澡、睡覺,甚麼都「為什麼是我先」、「我不要」,或者是「為什麼又要閱讀,我就是要看電視」…等,更多時候是根本還沒聽完大人的話,就先拒絕、排斥,其實這很有可能是因為,孩子覺得最近發生太多的事,都不是自己所能控制或改變的,感到無助、無奈的反撲,例如線上課一直要看電腦很辛苦,但又得看。建議孩子有這樣類似的狀況時,多跟孩子聊一聊,生活中一些事,多讓孩子可以有選擇權和掌控權,一起安排計畫也顯得很重要,先給予預告,讓孩子可以安排時間,自己決定甚麼時候做這件事,當然大人也可以給予一個底線,這樣才能減少衝突產生。

延伸閱讀:

防疫在家玩什麼?用一張椅子玩運動解情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才領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