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幾天應該有不少家庭的電視都是鎖定著奧運吧!不僅大人愛看,很多孩子也都賣力地幫中華隊加油,他們看見中華隊勝利會無比開心,看到中華隊落敗會難過憤慨,然而我們最希望孩子看到的是,不論選手是勝利或敗北,所展現出來態度與風範。

四、五歲的孩子,是最在意輸贏的年紀,而且相當外顯,什麼事都要爭第一,贏了就興奮過頭,令其他人感到討厭,而輸了就崩潰、發脾氣,還可能搞破壞。這樣的情緒失控通常到了小學會改善不少,但還是有不少中高年級的孩子,會在輸贏上卡關,輸了就批評贏家作弊、不公平,抱怨東抱怨西,而贏了就過於得意,完全沒在意周遭人的心情,搞到最後不歡而散,漸漸地同儕也不喜歡跟孩子一起玩。這些都是孩子太過自我,心智不夠成熟,未跳脫輸贏的表現。

無法跳脫輸贏的孩子,不僅會影響情緒控制,也會影響人際社交,因此從小就要教導孩子輸家或贏家正確的態度,不是光告訴孩子輸了不可以生氣,贏了不可以驕傲,而是要明確讓孩子知道贏了該做什麼事,而輸了又該做甚麼事。

當孩子贏的時候,爸媽要提醒「四件事」

1.可以開心,但不要驕傲
2.同理別人輸的感受,肯定對方的努力
3.感謝對方的參與,過程才會這麼有趣
4.回想勝利的原因,繼續努力,因為沒有永遠的贏家

當孩子輸的時候,爸媽也要記得告訴「四件事」

1.輸了可以難過,但不亂發脾氣
2.輸不代表自己很差,而是表示自己還有可以進步的地方
3.有進步比輸贏更重要,當對手要花比較多時間才能贏,就表示自己變強了。
4.從錯誤中學習,鼓起勇氣下次再挑戰。

若孩子總會因為輸贏而崩潰,那麼爸媽可以在競賽進行前,先跟孩子演練輸贏時可能的狀況,並約定好,而家長也可以多跟孩子分享自己關於輸贏的經驗,這些絕對都有助於孩子的情緒控制。

這次東奧,台灣有很多的選手都示範了極佳的運動家精神,像桌球選手林昀儒,個人銅牌戰敗給德國選手奧恰洛夫,然而在男子桌球團體賽中,依然能冷靜面對,勝了奧恰洛夫。還有其他表現優異的選手,國內外皆是,在陪著孩子觀看奧運的同時,不妨帶著孩子留意每位選手輸贏之後的表現,一起看齊。

從小讓孩子了解「勝敗乃兵家常事」,從中轉換為正向的進步動力,是父母必須培養、落實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工作。畢竟,家庭生活也是團體生活的一種,若從小建立尊重、輪流、分享、禮讓、輸贏不代表一切等觀念,孩子進入不同的團體生活時,自然會尊重、禮讓他人,也能以平常心看待輸贏。

延伸閱讀:

孩子做不好就發脾氣,6招培養耐挫力!

>玩出孩子的耐挫力:幫助孩子正向思考、提升問題解決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才領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