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教出獨生子女負面性格?(二)
《Mami Home媽咪窩》.2011年/5月號
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差異
資源較充裕
獨生子女會比有手足的孩子得到更充裕的資源,所以無論在環境或父母的關注上都會有些差異,其中最明顯就是資源分配。獨生子女的父母會將所有人力、物資集中投注在孩子身上,給他最好的照顧,若再加上家中如果有阿公、阿嬤,則孩子得到的資源,遠比有手足的孩子多出更多。
提供資源,也要配合孩子能力和興趣雖然獨生子女擁有的資源較多,但難免也會有正反兩面的影響,所以要看家長的價值觀和心態。例如培養才藝可讓孩子有快樂成長與學習的機會,但是如果對孩子期望太高、要求太嚴,恐怕只會有負面效果。
詹純玲老師指出,得到較多資源的好處就是容易產生對人的信任感,不過也要特別注意的是,獨生子女自尊心比較強,在家長過度期待下,很可能造成孩子眼高手低,一直覺得自己無法達到,而對很多事物不敢輕易嘗試,或是對失敗難以承受。
其次,當孩子上了太多才藝等相關課程時,也可能因為學習的東西太多,造成無法消化及喘息。所以父母需先了解,不是什麼都學就是最好的安排,重要的是要知道孩子的特性、能力及興趣,仔細思考這些安排到底是為滿足自己,或真的是孩子的需要。
語言、創造力較優
有爸媽專注照護的獨生子女,因為跟成人接觸的時間較長,受到的社會刺激會比較多。美國有研究指出,獨生子女在語言能力及創造力的表現上會比較好,主要在於獨生子女和大人互動、溝通的機會較多,較早接受語言方面的刺激,有手足的孩子則多半只是與兄弟姊妹玩在一起。
獨生子女的優勢與劣勢
*獨生子女可以得到父母所有的注意力、生活照顧以及充分的物質提供。
*獨生子女因為沒有和手足相處的機會,也算是一種缺失。手足之間會有爭吵、有衝突,但是也會有合作,這些都是一種訓練。
*有些事不能和父母說,但是獨生子女也無法跟手足傾訴。
*有手足的孩子遇到任何問題時,可共同互相討論、分擔與支持。
*獨生子女成年以後,必須一個人擔負照顧父母的責任。
家長對待獨生子女有所不同?
過度的關注
家中只有一個孩子,關注自然都集中在他身上,相對地也投注了所有的期望。根據宋家慧督導的觀察,因為孩子是全家關注的焦點,一舉一動被看的很仔細,所以孩子容易對自己的行為要求完美,對好與壞表現顯得特別敏感,因此也易出現焦慮、緊張,承受的壓力也較大。
給爸媽的建議
在與孩子互動時,父母應該用輕鬆的態度教養孩子。
過度的保護
有些家長對獨生子女生活上的照顧顯得太過度,例如孩子已經快上國中,還不會自己配衣服,甚至還得媽媽幫忙穿衣服,變成一個生活白癡;也有孩子因為不想吃學校的營養午餐,媽媽只好每天中午準備熱騰騰的便當,不但送到教室,還怕孩子燙到而幫忙打開便當蓋才離開。
如此一來,孩子每當遇到困難或問題時,總會期望父母幫忙解決。現在社會有太多所謂「直昇機父母」,安排、掌控孩子的一切,孩子一有問題,就立刻出面解決。例如在學校和同學稍有衝突,便馬上上門理論,當然這種情形不一定只出現在獨生子女的家庭。
陳若琳主任表示,父母過度保護,孩子吃不了苦,長大出社會就業後,一旦遇到阻礙,就無法適應和解決問題,最後成為所謂的「啃老族」;此外,獨生子女將來結婚對象很可能也是獨生子女,兩個從小就被捧在手心的獨生子女在一起生活,恐怕也會有許多適應上的困難。
給爸媽的建議
在教養孩子時,爸媽一定要懂得拿捏,雖然現代的教養方式都比較民主,但也要有一個界線。所以有時候爸媽應該讓孩子學習如何自理,如何自己解決事情,否則孩子即便表面遵從,但是很可能會為了隱瞞事情而對父母說謊。
獨生子女該怎麼教?
建立家規,不可輕易妥協
宋家慧表示,對於有手足的家庭,父母親會相當在意家規是否能夠被建立與執行,所以通常不會輕易妥協,否則其他孩子不會想遵守;但是家中如果只有一個小孩,父母很容易心軟,權威角色較不易建立。其實管教是需要約束的,如果從小事開始就很容易鬆動,將來面對大事時,往往難以補救。不過教養方式也並非完全不能有彈性,而是大原則一定要謹守。
給爸媽的建議
*了解原因,並避免因為情緒而造成混淆。
*有時候看到孩子很失望的表情,父母可能覺得孩子可憐,一時心軟就無法再堅持,這時候應該同理孩子的失落感,但不是就此妥協。
教養態度與原則制定
獨生子女的教養其實和其他孩子一樣,父母除了讓孩子有被愛的感覺之外,也要幫助他從家庭生活中體驗尊重自己、尊重別人的民主素養,才能與別人互相尊重。這是重要的大原則,而其他應掌握的事項還包括:
*平常心看待孩子。
*訓練並建立責任感。
*不要讓孩子感覺要什麼就有什麼,更不要讓他有要什麼一定要得到的想法,例如在吃東西時,要讓他知道別人也要吃,別人也要用,需和他人分享,不能以自我為中心。
*勿過度溺愛,遇到挫折時,鼓勵孩子想辦法自己解決,告訴孩子自己要努力,但是爸爸、媽媽會陪伴。
*提供同儕互動機會,例如安排外出活動時,可帶堂兄弟姊妹一起,而學校也有同儕相處的機會,接觸多,可彌補沒有手足而失去互動的機會。
*勿限制交朋友,獨生子女如果有一群自己的好朋友,長大後一旦有困難,朋友就可以幫得上忙。如果父母覺得孩子結交的朋友有問題,也不要一味給予否定或限制,而應了解為何孩子喜歡這樣的朋友,此外,也要協助孩子發展他想要的特質,例如勇敢,滿足他的需求等等。
*父母自己的心態要調整,孩子會長大,不要一直把他當孩子看,甚至過度干預。
「孩子提供父母自我覺察與修行的機會」,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的同時,自己更需要一起學習與提升,從同儕互動、教養態度、建立規則三方面著手,是讓孩子能夠正常且健康發展的重要關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