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O型腿或扁平足嗎?30秒自我檢測
很多家長來問我關於孩子的腳,有沒有O形腿、X形腿及扁平足!但我總是先看孩子的跑、跳、平衡等動作發展,因為2歲後,到戶外運動的時間越少的孩子,足弓會長不起來,腳形不對稱易跌倒,肌肉張力偏低,自然就會有一堆足部的問題了!
這篇告訴你0-6歲腳的自我檢測,及解決方法
1.到底是不是『扁平足』?
很多家長光是看到孩子的腳掌平貼於地板上便認定孩子是扁平足,趕緊帶著孩子到處投醫。
其實光是足弓貼平地面並不足以判定扁平足,
足跟歪斜、小腿中心線彎曲合併足弓塌陷,才是有需要外力介入或矯正的扁平足。
2.除了遺傳還有別的原因,會造成扁平足?
常見造成扁平足的原因有:a.肌力與肌張力不足b. 學走路時期穿錯鞋
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年代扁平足案例較少,因為他們的年代不是柏油路,
當時的人多半赤腳走在砂質或黃土地上的情況下,沙子會自動填滿足弓凹陷處。
換句話說,也就是適當的幫忙撐住行走時的腳弓!
現在的孩子,從會走路開始就走在大理石、木地板和柏油路上。
肌肉張力正常的孩子,對於地面給的反作用力做出適當的回饋當然沒有問題,
但對於肌張力較低的孩子,又沒有足夠的運動量以建立應有肌力的情況下,
撐住足弓的小肌肉自然無法支撐自己的體重!
相對的,體重便成為一個不斷刺激足底肌肉的刺激器,
當足底肌肉疲乏而放棄抵抗時,足弓就會因此貼近地面,成了後天的扁平足。
3.孩子有沒有『O型』還是『X型』腿?
由於骨骼系統的發展,孩子的站姿會從O型à直立àX型à直立。
因此,家長看到過渡期間的O型和X型並不需要太大驚小怪,
適時的幫寶貝選一雙支撐性好的鞋子才是當務之急。
4.O型腿也有可能是姿勢不對造成的?
有一部份是。如果小朋友的站姿是駝背,把肚子挺出來,膝蓋往後頂,
這樣的站姿比較容易造成所謂的O形腿,並且漸漸變成X形腿。
但O形腿的形成有一部份是先天骨骼排列造成的,或者說腳踝結構會去影響腿部的整體排列。
一般來說高弓足的小朋友,足底受力方式比較容易造成O形腿;
相反的,扁平足的小朋友則比較容易造成X形腿。
5.小孩為什麼會踮腳尖走路?
小腿到腳趾的肌肉可以說是同一個運動鏈,其中的腳跟骨即為輪軸,
讓小腿肌肉順利轉折進入腳底,成為足底肌群與筋膜!
所以當小朋友的足底肌肉力氣不足時,小腿肌會產生代償作用,
將小腿肌肉收縮,緊繃足底肌群與筋膜,幫忙撐住足弓結構,以利小朋友行走!
肌肉張力較低的小朋友,比較容易發生墊腳尖走的情形!
從站姿發展進入行走的初期,因為孩子的肌力尚未完全適應新的需求,
所以難免出現墊腳尖代償或者墊腳尖以便提供行走時所需的力氣,
此時家長可加以觀察約兩週,孩子應慢慢適應新的力量需求而恢復正常走路方式,慢慢減少墊腳尖情形!
倘若孩子持續以墊腳尖的方式行走,不見改善,
家長也無須緊張,只需幫孩子買一雙支撐性好的室內鞋穿上即可!
6.小孩走路姿勢跌跌撞撞,會不會有問題?
初期跌跌撞撞實屬正常,倘若過了三歲孩子依然經常摔倒亦或是經常抱怨腳酸、
要人家抱,此時會建議尋求專業評估。
(1) 透過遊戲的專業發展評估=>天才領袖兒童發展評估
(2)從食衣住行育樂,在家教育,全面啟動發展的育兒百科(84個技巧)=>跟著王宏哲,早期教育SO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