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的哭聲,判斷孩子要什麼-王宏哲
經常發生對嬰幼兒不當管教的事件,有些孩子甚至被嚴重傷害致死,都是媽媽辛苦懷胎十月的寶貝,看了實在是於心不忍。
分析了一下,多半是孩子不斷的哭鬧,保母們在當下無法判斷出需求,手忙腳亂之下,發生不可原諒的錯誤。
我們先靜下心來停止批評這些不適任的保母,積極來想,如果照顧孩子的大人,可以多從學語前期的哭聲中,知道他們要什麼,第一時間成功的互動,或許就可以阻止悲劇的發生。
哭聲裡是有大量的辭彙的
我常在演講時,告訴許多保母及新手媽媽們,寶寶是天生的音樂家,一出生後,他們就開始利用音調、強度、音度、節奏等,串出有意義跟外界互動的聲音。
嬰兒的哭聲,通常可以涵蓋4-5個八度音階之多,隨著後面語言的能力增加,這個能力就會被修剪掉,因為不再需要用"哭泣"來跟外界溝通。所以,寶寶的哭泣,藏有大量的社會意義,他們很認真的想要透過這種方式,讓你知道他現在想要什麼,如果你越不能發現,經驗越不足,或對著他說:你到底要什麼?你到底在哭什麼?恐怕他也已經聽懂這兩句話,哭的會更恐怖,"鬧"也可能加進來,因為寶寶覺得你不懂他。
不同哭聲的意義
研究指出
- 生理性的哭:肚子餓的哭聲通常是有節奏性的,很大聲也常伴隨著節奏性的動作,如踢腳、擺動手。
- 想要人陪的哭:這種無聊的哭聲比較不規則,也比較不協調,嬰兒可能會停下來等待他所想要的回應,所以停頓的時間就會比較久。
- 生病的哭:例如疼痛的哭聲,比其他聲音密集多了,而且很尖銳,而且跟平常不同,讓照顧者知道現在發生緊急事件,我想要人來保護。
幾週之後,寶寶就會用更多不同的哭聲來訴說不同的需求,"累了"、"便便了"、"太冷or太熱"、"過度刺激了"......等。
除了傾聽哭聲,爸爸媽媽也可以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你會更容易知道孩子到底是在哭甚麼。
例如孩子手腳四處亂揮,同時也把頭轉離開你正在跟他玩的遊戲或玩具,開始哭鬧,這很有可能就是寶寶的神經因為過度刺激而變得混亂了,他在告訴爸爸媽媽,"我不想要再玩了,該停止了唷!"
急著回應哭,會養出被寵壞或操作型的孩子!?
很多新手父母問我這個問題,甚至是孕媽咪也問過,事實上研究指出,爸媽對寶寶的哭聲若是沒有反應,便可能會造成寶寶更不悅且密集的哭聲。
相反得如果那些小淚人兒比較快得到回應,他和爸媽的關係也會最親密,他們會較早發展出並學會使用更多種"非哭"的溝通方式。
所以當寶寶哭的時候,你去回應他與他互動,接著去關心他,並不會增強他的負面行為,而是在讓他知道他已經和你溝通成功了!
重要延伸閱讀:
1.跟著王宏哲,早期教育so easy!0-3歲baby聰明帶的84個技巧
2.孩子的教養,你做對了嗎?兒童發展專家教你輕鬆學腦科學育兒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