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後,孩子的心智行為發展大不同
孩子四歲之後,有幾個心智行為會開始大大不一樣:
1、主見變的越來越強:你說這樣,他不一定認為你是對的。
2、控制慾變強:以前指揮的是順序,4歲後喜歡凡事都他自己來做,別人不要幫。
3、情緖模仿變強:很容易受到週遭人情緒的感染,你生氣過去、他更生氣回來
4、希望得到尊重:想要有選擇、想要不只有一個選項,開始了解討價還價
以上這些都不見得是壞事,但你要知道如何教⋯⋯
4歲後主見越來越強,不要硬碰硬
一個4歲孩子,玩完遊戲,被媽媽叫回家時,甩賴不想走,大聲的對媽媽說:你每次都不聽我的,你每次都不給我玩很久!我還有...沒玩到。
媽媽不想聽完,立刻回說:哪有每次?我上次還不是有多給你5分鐘?你越大越不像話,立刻給我走...
當媽媽氣急敗壞時,我連忙緩頰,請兩邊都冷靜一下,因為正在硬碰硬,已經失去教養的焦點了,淪為在辯論是不是"每次"。
媽媽問我:「不該堅持嗎?」我說:「當然要啊!可是也得讓孩子服氣。孩子現在不能聽進去,就算服你,也只是一時的,並不會改變他之後這個壞習慣。」
越大主見越來越強的兩個原因
1.心中已有定見及自己的順序
3歲之後,會承接前面2歲時期的不要、不要的情緒行為,這個我們之前討論過,是要證明自己長大,認知發展的歷程。
接下來,幼兒心中,就開始有自己的順序、步驟、先後的認知,認為自己就是對的,這叫做"發展次序期"。
要讓這種先入為主的想法及行為改變,其實很簡單,大原則就是,讓孩子覺得跟著我做比較好玩、跟著我做你會比較開心、跟著我做你會得到更多好處。
2.進入想知道為什麼,很想探究不同方法的心智年齡
我想爸媽們應該也聽過,四歲之後,就進到"為甚麼"時期,這其實跟主見變強,也是有關係。
因為孩子會想去冒險,不想跟著單調或重複的規則;孩子會想去知道原因,這樣可以滿足自己,如果被大人禁止了,自己這些心理狀態,就不能滿足,於是,為了要得到更多的原因,孩子就想捍衛自己求知的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