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的小智,成績都是班上第一名,但有一天,導師來電說,小智亂說話惹體育老師生氣,緣由是當天班上很吵鬧,體育老師生氣的說「誰還在講話!」結果小智居然就指著老師說「你呀!」媽媽聽完很驚訝,小智一直都很聰明,怎麼會這樣回老師話呢!
一回家媽媽趕緊問小智,小智還一臉正經地說,「我也不知道老師幹嘛生氣,明明老師就問說『誰還在講話?』我就跟老師說是他,有什麼錯!」媽媽聽完都快暈了,怎麼孩子這麼直,只好好好地跟孩子解釋一番,老師說「誰還在講話!」時的情緒與用意為何。
每個孩子令大人感到狀況外的情境可能不盡相同,這是因為許多能力的不足都可能讓孩子表現「狀況外」,例如語言能力不好的人,到國外可能也會有狀況外的情況出現。撇除語言能力問題,孩子常見的狀況外如下:

1015-小孩老是狀況外爸媽要用對方法引導-06.jpg

1. 大人在生氣都還不知道,甚至嘻皮笑臉
前面小智就是這樣的例子,沒有察覺老師是在生氣,有些孩子更誇張,被處罰、被提醒時,還在嘻皮笑臉,一副就是搞不清楚大人已經變臉了,常不懂得分辨場合,這樣的孩子,需要練情境觀察力。在生活中常帶著孩子觀察他人的情緒,也可以多帶孩子去看戲劇表演,事後跟孩子討論每個情境中的人物情緒,也提醒孩子,不要急著說話,觀察一下四周同學或對方,開口前先想一想,能減少狀況外的情形發生。

 

2. 別人都已經表現出不喜歡了,還在繼續弄
這類的孩子通常感統比較鈍,他人反應較大時可能才會察覺,但如果對象是比較溫的,可能就常會搞到對方完全受不了了,這時問題也就大條了,因此這類的孩子,需要加強感覺統合以及心智解讀能力。平時可以多讓孩子捏塑黏土、畫畫練習調控能力,帶著孩子聽音樂會,學習聆聽不同樂器發出的不同聲音,以及共讀情緒繪本,隨時引導思考故事人物的感受、想法與信念,例如B原本看到A把玩具放在櫃子裡,後來A偷偷把玩具移到廚房,請問你覺得B會去哪裡找玩具呢?

 

3. 做事情都沒在管別人,考慮別人感受的
這類的孩子很做自己,習慣只想到自己喜不喜歡,想不想要,沒有特別在意他人會怎麼想他,繪本「為什麼不行」裡面的主角鼴鼠,就是這樣。這類孩子需要加強同理能力,常常提醒孩子站在他人立場思考,而家長也要時常將自己的感受說出,而不是只告訴孩子這樣不行、那樣不可以,例如孩子常在公眾場所大聲說話,就要帶著孩子看看身邊其他人都在做甚麼,請孩子思考這時候大聲說話,別人的感受是甚麼,這也就是為什麼媽媽說不可以大聲說話的原因。

 

4. 團體活動大家都參與,只有孩子還在做自己
孩子就算在團體裡,感覺還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不太管老師同學都在做甚麼,或者是常東張西望、抓錯重點,這類的孩子需要加強訓練共同注意力與團體目標。這可以透過有共同目標的大動作遊戲,例如躲避球(不要被球打到)、足球(把球踢進球框),以及合作型桌遊,大家的目標是一起完成某個任務,讓孩子學習觀察團體,跟著團體做一樣的事情。

 

5. 自以為很好笑,但在別人眼中卻是很白目
有些孩子想要融入團體,或吸引爸媽關注,會透過做好笑的事,或說好笑的話來引人注意,但他們自以為的幽默在別人眼中卻是白目,孩子卻不自覺,因為就算他人的反應冷冷的,或翻白眼,對孩子而言還是有引起注意。因此,這類孩子要教他省察的能力,請孩子回想一下,當初他做出幽默行為或言語,是希望得到他人什麼樣的反應,結果對方就真的是這樣反應嗎?不同之處在哪裡,那可能的原因是什麼?如果重來一次,可以怎麼做,帶著孩子多練習這樣的思考模式。

 

以上是爸爸媽媽在家可以引導孩子的地方,但如果孩子還是常被家長、老師或其他人覺得狀況外,那表示孩子需要更有技巧的引導策略,就建議家長盡快帶孩子評估尋求專業協助了。

arrow
arrow

    天才領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