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的小宇很挑食,一餐可以只吃白飯,其他的菜和肉願意吃的寥寥可數,本想說香香的滷肉淋上飯,應該會愛吃一點吧!沒想到小宇完全不賞臉,還作噁,最後還是只吃白飯,配上幾根脆脆的青菜,軟一點的食物,像豆腐、茶碗蒸、香菇、或葉菜類,需要咀嚼的肉類幾乎都拒絕。
小宇不僅挑食,毛也很多,手沾到一點食物、黏土或膠水就一定要去洗手,完全不能等,團體活動時被小朋友碰到就生氣,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發脾氣。媽媽覺得好難帶,幼兒園老師也抱怨連連,透過評估,才知道原來這都是觸覺防禦惹的禍。
小檢測!你家孩子會觸覺敏感嗎?
觸覺防禦,指的是孩子本身對於觸覺類的感覺訊息較敏感,且會因為這樣的觸覺刺激反應過於激烈,所以他們表現出的行為包括:
1. 不太喜歡被碰觸,被碰觸會想閃開
2. 不喜歡穿衣服,常會抱怨刺或不舒服,對標籤很敏感,孩子甚至不愛穿長袖、穿外套或雨衣
3. 排斥擁擠吵雜的環境
4. 很容易情緒崩潰
5. 挑食,對某些材質的食物不吃
6. 很不喜歡手弄髒,總要手乾乾淨淨,不喜歡碰觸黏黏的東西或新的事物
7. 對於刷牙、梳頭、洗頭、洗臉、洗澡等日常生活活動會掙扎、不喜歡
觸覺敏感的問題可以藉由感統活動調整,隨著年紀增長,認知更成熟,也會比較改善,但是其實那是利用認知催眠自己,實際上還是會有不舒服的感覺,例如小時候吃秋葵那種軟軟黏黏的食物就吐,長大雖然會吃,但吃的時候,還是會覺得渾身不舒服,但有些人對於秋葵就沒有特別感覺,這就是因為每個人的感統調節不一樣。如果孩子很容易因為感統失調而影響情緒,導致日常活動的參與與配合有問題,這樣就需要積極介入處理。
觸覺敏感小孩要多玩6活動
除了尋求專業協助外,有觸覺敏感的孩子,可以多玩下列6個活動,來幫助觸覺調節:
1. 小蛇出洞:觸覺敏感的孩子,需要藉由深壓覺及出力的活動來冷靜與調節,小蛇出洞就是將孩子包裹在棉被中,頭要記得露出來呼吸,然後請孩子努力想辦法從棉被捲裡面鑽出,如果家中有重力毯效果會更好。
2. 狗狗挖寶:有觸覺敏感的孩子玩觸覺遊戲時,一定要從乾的材料開始。準備塑膠箱,倒入未煮的螺旋或貝殼義大利麵,裡面藏小玩具,請小孩找出來,如果小孩還是排斥,就從利用工具開始。當孩子可以用手成功,就可以利用顆粒比較小的豆子種子,來取代義大利麵,接著再用稍微煮過的義大利麵,也就是濕的材質,讓孩子多接觸。
3. 海龜疊疊樂:這也是利用重壓覺的原理,設計的遊戲,疊漢堡的概念,孩子趴著,用棉被、抱枕、枕頭疊在孩子身上,然後大人上半身可以稍微壓在孩子身上,記住安全很重要,所以注意別壓住孩子的口鼻。平時也可以利用擁抱和按摩,來提供深壓覺的感覺刺激唷。
4. 大熊壓餅乾:親子一起做餅乾,可以利用麵粉或用黏土,請小孩幫忙麵團把壓扁,然後壓模,如果一開始孩子不敢用手壓扁麵糰,可以在上面先隔張烘焙紙,然後用手掌將麵團壓扁,真的不行就用工具,順序就是工具手掌隔紙手掌直接碰觸,麵糰或黏土盡量以不沾手的黏度為主。
5. 獅子貼貼紙:在身上貼貼紙或蓋印章以降低敏感,貼貼紙蓋印章的原則,以手的背側為先,再來進階到手的腹側(內側),因為通常手掌手臂內側的感覺會更加敏感。如果孩子都能適應,接下來就要進階玩蓋手印、腳印,甚至玩手指膏。
6. 圓仔搓湯圓:可以先從糯米粉開始,讓孩子接觸,逐漸加水,一般不至於沾手的太誇張,孩子接受度較高,如果孩子依舊不行,就先讓孩子將湯圓搓圓即可,甚至可以包餡,通常做料理,孩子喜歡,減敏感的成效也會最好。
掌握5原則,就能跟觸覺敏感兒共處
另外平常跟觸覺敏感孩子相處時,要掌握一些原則:
1. 避免無預期的輕觸:當要碰觸孩子時,盡量都要先告知,別讓不好的觸碰經驗太多。
2. 步調放慢、生活規律:快速就會有很多無預警無預期的觸碰,也容易讓觸碰的感覺不舒服,因此節奏放慢,生活規律也會讓孩子的情緒穩定。
3. 慎選衣物材質:例如襪子少縫合線,或觸摸起來比較舒服的材質,去除標籤。
4. 教會孩子覺察及表達敏感源:教孩子覺察是什麼讓自己感到不舒服,例如因為跟同學靠得太近,因為褲子穿起來不舒服等,自己要能知道什麼會讓自己舒服,避開不舒服的敏感源。
5. 多試著同理孩子:要知道敏感的時候是很不舒服的,就像有些人聽到刮黑板的聲音是完全受不了,有些人就沒感覺是一樣的,爸媽需要多包容敏感的孩子,認同他們的感覺,他們也才能接納自己,認同自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