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一定有看過,孩子假裝拿著電話講話,拿著小棍子學媽媽炒菜,假裝握方向盤在開車等,尤其2歲過後的孩子,特別愛玩,這個看似簡單且不具學習意義的扮家家酒遊戲,千萬別小看它,在兒童發展上,它可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2~6歲,是孩子扮家家酒遊戲爆發的時期,許多學者發現,扮家家酒遊戲,可以增進語言能力、社會能力、想像力、創造力、記憶力、邏輯推理能力與專注力,所以多玩扮家家酒,孩子智力越高。此外,在扮家家酒的過程中,孩子需要將物品賦予新的意義,例如將積木轉為鍋鏟,這需要一定的衝動控制能力;扮家家酒劇本是將內心所想的再現出來,且要能與同儕溝通協調,這對孩子的社交能力、同理心發展有幫助;另外遊戲過程有可能會有許多突發狀況要克服,能發展孩子的彈性與問題解決能力,這些都是孩子EQ要好的基本能力。
2-6歲孩子扮家家酒的遊戲發展
扮家家酒不是孩子會假裝炒炒菜,然後給大人,就叫做孩子會玩扮家家酒,不同年紀,孩子扮家家酒的遊戲發展也應有所不一樣。
▲14~18個月:開始模仿大人的行為,如拿話筒假裝講電話。假裝遊戲多以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活動為主,而且使用的物品多是接近真實的樣子。
▲19~22個月:連續兩個假裝行為,如餵娃娃喝奶又餵飯,或對不同的人做同樣的行為,例如為了娃娃吃飯,又餵媽媽吃飯,一樣多以常生活中熟悉的活動為主,而且使用的物品多是接近真實的樣子。
▲2~3歲:開始有主題,與玩具互動,且劇本會包括看見感受,接著說出作法並執行,如娃娃在哭,問娃娃餓了嗎?媽媽餵奶奶,不哭,換布布…。
▲3~3.5歲:這個年紀開始,劇本不一定是日常生活中孩子經歷過的了,有可能孩子只是在某個地方看過或聽過,都可能被寫在劇本中,且會說出遊戲計畫,在扮家家酒的過程中也會有很多語言表達,會有短劇,會使用替代品(道具未必接近真實的樣子),如「我是醫生,媽媽肚子痛要打針」,用積木當針筒。
▲4歲:更能虛構場景,這時一次只會扮演一個角色,不過在劇本設計上,已相當具有因果關聯,如颱風來淹水了,救援小隊出動……,並可以用說的方式將情境描述清楚。
▲5~6歲:扮家家酒中包含更多想像劇情,一人飾多角,情節也變得複雜,內容包括更多的推論、預測及非口語的溝通,如露營時,遇到了暴風雨…,演小孩時表情誇張,肢體語言豐富,演超人時又能有正義使者救人的英姿。
爸媽陪玩扮家家酒的5重點
要引導孩子玩扮家家酒,爸媽要掌握五個重要關鍵:
1.越早開始越好
2.越少限制越好
3.越專心陪伴越好
4.越多表情互動越好
5.越多語言提問越好
最後提醒爸爸媽媽,扮家家酒遊戲不分男女,所以如果男孩愛玩也不必過度擔心,一起陪孩子拓展更多扮家家酒劇本,不過如果孩子到了小學過後,還常常長時間陷入扮家家酒的情境,例如逢人就說我是超人,我要打擊你這個壞人,那可能就需要留意孩子的社會互動發展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