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許多父母很苦惱「孩子對於自己該做的事,常常很沒有責任感!」有沒有發現我們每天都在提醒同樣的事,孩子還是不會主動?有沒有發現負責任很難教?有沒有發現孩子都不知道自己該去做什麼?

培養責任感是很重要的事,先來看看可能影響孩子責任感發展的行為:

1、孩子常常等著人家幫他做
2、常需要人家提醒才會動
3、對於自己該做的事很沒概念
4、缺乏時間觀念
5、都要爸媽用駡的才勉強去做
6、自己的東西常保管不好
7、事情常拖延到最後一刻
8、忘東忘西 自己該記都不記
9、常表現出無關緊要的感覺
10、常不知道自己還有什麼沒做

小心!上面這些行為中太多點的小孩,長大後很容易缺乏責任感。但其實父母都有在教,為何孩子還是老樣子呢?甚至很多孩子就算被罵了也不怕?其實,可能是我們用錯方法,該教的沒有教進去!

3-6歲是責任感關鍵養成期

如果父母想讓育兒這件事有如倒吃甘蔗般甜美,建議家長,千萬要把握三到六歲,這時期是建立孩子「自我負責」觀念的最佳時機。

自我負責的認知與態度,是能讓孩子受用一生的基礎能力,和記憶型的讀、寫、算教育相較,教會孩子負責任的投資報酬率最高。一旦孩子在學前階段學習到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上了小學後,父母就有機會看到凡事自動自發的「理想」小學生:早上不賴床、上學不遲到、好學不惓、充滿學習熱情、不用催也不用趕,孩子會自動寫完功課……。

幼兒在二歲前仍是無律階段,較沒有是非觀念的存在,以滿足自我的需求為主,顯現在外的行為不受約束。但是三歲之後,開始進入他律時期,除了自己,孩子已意識到他人的存在,開始有是非善惡的觀念。五歲之後,更是可以透過先前的成功經驗,有自律的初步模型,在社會的鼓勵之下,慢慢的形成一個個好習慣。

責任感非天生,需要用對5方法引導

1、改變:改變提醒方式(視覺提示法)

孩子對於該做的事都表現得「無要無緊」、很不主動,大人口頭提醒、耳提面命、氣到開罵都沒有效,或許可以改用「視覺提示法」試試,這就如同有些人習慣貼memo來提醒自己一樣,這樣就會看到就隨時提醒自己。過去曾有研究指出,6歲前的孩子是無法光靠語言提示來增進記憶力的,意思就是與其請孩子想想自己漏了什麼,不如將要提醒的事用圖卡秀出來,或讓孩子動手寫下來,貼在能提醒自己的位置,減少孩子聽覺的壓迫,多增加視覺的線索。

▼讓孩子學負責的「視覺提示法」,按右鍵下載圖片。

 

2、賦予:給孩子負責的機會

責任感是從自我照顧開始的,要先學會對自己的身體負責,因此年紀較小的孩子可以學習自己喝奶、吃飯、脫衣物、協助穿衣物、丟尿布、坐馬桶等。年紀較大的孩子可以交付他簡單家事,不要用命令的方式,這只會讓孩子找到機會就偷懶,就無法形成負責,一開始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做家事,陪著孩子一起體會做家事的樂趣或成就,固定做,孩子就容易自己內化成自己的行為。

3、教育:利用故事繪本教責任

一直叫孩子要有責任感是沒用的,孩子必須發自內心覺得自己的行為能帶來影響、改變,孩子才會主動地去負責,如果孩子都不想聽大人的話,不妨透過繪本告訴孩子什麼是「責任感」,引導孩子討論故事中的主角和情節,用不說教的方式讓孩子學習負責、自動自發與時間規劃。

4、承擔:承擔後果 鼓勵想辦法

《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作者安妮特 ‧ 卡斯特尚(Annette‧Kast-Zahn)建議父母:「關於自己需要什麼,孩子應該逐漸做更多決定,並自己承擔後果。」

在《教養的秘密》一書中也有提到,教養態度決定性格;培養孩子的自主權,首先要讓孩子先清楚知道「原則」,也記得不要「出手」幫孩子,適時扮演理性的「聆聽者」,讓孩子知道是非對錯,再給予空間學習跟傾聽他們的想法,練習自己決定。

5、獎勵:奬勵孩子的主動及計劃

要培養孩子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事,學習安排優先順序,因此要學著列出計畫表,先做完該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當孩子有負責的行為出現,一定要給予肯定,孩子才會更有動機負責任。

延伸閱讀:

0-12歲孩子如何培養責任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才領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