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孩子做事慢吞吞、吃飯拖拖拉拉,真的是相當考驗大人的耐心,別以為這是孩子先天個性使然,小心,可能是因為低張。

什麼是肌肉低張?

「低張」是指肌肉在沒有出力氣的情況下,被動伸展延長時所產生的阻力,例如我們在動作時,會有「出力氣」跟「沒出力氣」的肌肉同時做工,沒出力氣的肌肉所產生的阻力就是張力。

肌肉張力不是越大或越小越好,能夠適切的提供穩定動作,才是適當的張力。低張孩子在站立的姿勢下,因為負責穩定及調節的肌肉無法有效施力,因此就容易搖搖晃晃的,而為了不讓身體真的明顯搖晃,其他肌肉就必須出更多的力氣來維持穩定,因此容易累、費力,所以低張的孩子常無法好好站、好好坐,總是能靠就靠,能賴就賴,以減少身體所需出的力氣。

0-12歲低張孩子常見行為表現

看起來沒精神、力氣小、瓶瓶罐罐打不開、走路跑步容易跌倒、學齡的孩子寫字常常喊酸、寫字筆觸很輕等等,我們常常會覺得是不是孩子不願意認真或懶得去做,但其實可能是「低張」的緣故,導致孩子心有餘而力不足。

此外,低張也可能會表現在口腔的肌肉,孩子就會吃飯慢、嘴微開,少話甚至是講話慢,當孩子咀嚼能力不佳又會進一步造成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又會反過來影響食慾,讓吃飯變慢、不愛吃。

各階段孩子表現出來的低張行為或特徵可能有:

0~3歲:嬰兒期

1.頭部控制不良,頭部容易倒向另一側或是趴姿抬頭時間短
2.比起坐著,孩子喜愛躺著的姿勢居多,或是獨立坐姿無法維持太久
3.練習獨立站立時容易搖晃不穩、站立時輕輕一推就容易跌倒
4.快走或跑步時手腳晃動幅度過大,身體搖晃的幅度也過大
5.手部抓取物品的維持時間短,或是手還沒到目的地東西就掉了

◆家長怎麼做:

從感覺統合層面來看,3歲前的第一個黃金期可以讓孩子多點「本體覺」刺激的活動,如匍匐前進→小狗爬(膝蓋著地爬)→大熊爬(四足著地爬),推重物、推行李箱等全身性出力的遊戲也可以玩,一歲起就要多帶著孩子走路,在放手前可以多牽著走,鼓勵孩子扶著家具走,會放手後除了多走各種不同的平面外(例如斜坡、草地、泥土地、石頭地、樓梯等),也可以開始跟孩子玩踢球或丟球的活動,以促進核心肌肉群的發展。

3~6歲:幼兒期

1.吃飯咀嚼速度慢、排斥咀嚼有韌性的食物,如肉片、菜梗
2.W坐姿改不過來、在盤腿坐姿時身體容易搖晃不穩
3.肢體律動時可以觀察到笨拙的動作,如手腳糾結一起、動作都像用甩的
4.做什麼事情都容易喊累、疲憊,如無法久站、長時間走路
5.排斥紙筆活動或拼裝遊戲、著色時力道過輕、無法有效利用前三指握筆

◆家長怎麼做:

這時期可以增加「挑戰穩定」的要素,如站在小抱枕上維持平衡後,由爸爸媽媽輕輕的推孩子並請孩子試著保持平衡,進階版可以試看看用單腳站立,因為低張的孩子需要比別人花更多的力氣才能達到合適的力量,若孩子容易累,可以用少量多餐的方式將活動分段每日訓練,爸爸媽媽也要時常鼓勵孩子盡力達成,不要太急反而累過頭。此外,也建議孩子多做攀爬的活動,跳格子、跳障礙、各項球類的活動鼓勵要多從事,直排輪也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6~12歲:兒童期

1.喜歡用手支撐著頭或身體倚靠在桌面、趴在桌子上
2.腳踝手腕容易扭到或身體其他部位容易扭傷拉傷
3.需要持續的活動都不持久或動一下就喘吁吁,如跳繩
4.跑步時腳抬不高、腳尖常觸地、容易跌倒
5.寫字容易喊手酸、字跡越寫越深或越寫越淺、高年級小短文寫不完

◆家長怎麼做:

這時期的訓練再加上「維持時間」的要素,鼓勵孩子每天練習以逐漸達到目標,有氧活動或需花15分鐘以上的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在運動上加上「說話」挑戰也不錯,如邊跳繩邊數數、羽毛球擊球的那一刻喊出「殺」聲,攀爬牆、攀岩活動也是個很好的活動,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運動的習慣,現在很流行的tabata也相當適合低張力的孩子,因為他在每個動作轉換的過程中,都有讓孩子調節呼吸的時間。

低張孩子耐力運動對他們會比較吃力,所以在練習過程中,爸爸媽媽要給予足夠休息的時間,避免過多重複的練習,這樣學習才會有效率!

延伸閱讀:

孩子彎腰駝背要注意!別忽略韌帶鬆弛肌肉張力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才領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