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社交場合中,孩子都不好意思跟親友打招呼;或是在學校很慢熟不敢表達,碰到困難又都不會說,以致孩子碰到挫折了,媽媽卻都不知道。

這種不敢說、不敢表達的孩子,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別再指責爸媽教不好了,其實因素有很多!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小孩在外不敢表達?常見10行為

1671095223572.jpg

1、遇到困難不會說
2、不敢跟人打招呼
3、對新環境很慢熟
4、在外面講話很小聲
5、做不好容易緊張
6、社交互動弱
7、常常不敢嘗試新事物
8、遇到挫敗容易退縮
9、常常當機不知道該怎麼辦
10、在人前不敢表達

你的孩子有3項以上嗎?今天這一篇不容錯過!

孩子不敢表達,遇到困難不會說的6大原因

1671095524495.jpg

1、個性敏感>>預期自己做不到

高敏感的孩子,大腦解讀各種資訊時,常偏向較敏感、較負面,所以很容易因為旁人的一個眼神、路人的一個舉動、爸媽的一句無心話,就悶悶不樂,甚至焦慮緊張或大發脾氣。

當他們碰到困難時,常會預期自己做不到,因為心中覺得自己能力不足,擔心會達不到目標。也會因為過於在意別人看法,覺得將困難說出來,會讓自己出醜,讓他人覺得自己能力不夠,所以就會變得不敢表達。

2、不會表達挫折

A、情感表達差

情感表達有障礙的孩子,會擔心他做了一個動作、說了一句話之後,不知道別人會做出什麼反應回饋;他擔心自己沒辦法接球,索性就不要互動,躲在自己的圈圈裡。而且,在眾人面前表現,有很多不能預期的因素,跟在熟人面前差很多,會讓他很害怕。

因為情感表達能力差,所以不會表達自己感受,在遇到困難時,他們也無法將目前心中的感覺,清楚呈現給其他人知道。當然更不用說,要抽象的用語言說出此刻感覺,以至於在旁人看來,會覺得他們碰到挫折,卻都不會說或不敢說,實際上是情感表達出問題了。

B、語言能力差

另一類孩子是語言表達能力不足,他們即使心裡明確感受到挫折,感受到不舒服,但是卻說不好前因後果,無法用語言正確的組織出想表達的意思。或者是他們再提取記憶、組織語言的過程中,已經忘記當時發生的事,也沒辦法將挫折清楚說出來。

3、膽小害怕

有一些孩子因為很害怕犯錯、做錯,他們就會竭盡所能地控制狀況,盡量不去嘗試新事物,以確保能夠成功。或者他們因為怕做錯就預想太多、過度謹慎,導致常常覺得很緊張,也就會比其他同學更不敢說,不敢表達。

4、教養方式不對

父母的教養習慣,也會對孩子社交表現造成影響,如果大人很多控制型教養,幫太多做太多,都要孩子聽自己的做,導致他們缺乏自己動手做,自己動腦去思考的問題解決力。當進入社交情境中時,他們就容易感到焦慮,較無法獨立面對人際互動。

所以應該要用自然情境,引導孩子表達;不要用刻意的鼓勵,去過度引導孩子,當他們覺得你越刻意,他反而越會退縮。

5、害怕被處罰

有的孩子因為在過去,有被處罰的負面經驗,像是跟爸媽說了自己上課聽不懂,結果發現原來是一直分心,反而遭到一頓臭罵。多次下來,如果有太多被處罰經驗,他們就會有不要做就不會錯的心態,碰到困難時便乾脆都不說,但這樣通通放心裡,其實對孩子的心理會造成負面影響的。

6、擔心後果

但有些孩子,明明也沒有很多被處罰經驗,他們仍然養成不說的習慣,為什麼?因為他們個性上,容易想得太多,常預期結果會往不好的形勢發展。他們會擔心將挫折說出來,會不會發生什麼事?會不會被笑?會不會……。這種孩子需要爸媽多一些正向引導,多點鼓勵來增加他們的自信心。

孩子過度害羞,小心嚴重可能是社交焦慮症(SAD)

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是一種常見的焦慮症,也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指的是在一個或多個社交情境中,有過度害怕的表現行為。

1671095203926.jpg

社交焦慮症通常有以下4種行為:

1.逃避行爲

會迴避或減少參與社交場合,因為擔心成為別人的焦點、擔心在別人面前出醜等。

2.負面偏見

總是負向地解讀社交互動行為,如覺得別人在批評/拒絕自己、覺得別人笑是在嘲笑自己、覺得自己都表現不好等。

3.不切實際的想法

總是高估被別人負面評價的可能性,如不斷想像會發生各種讓自己尷尬丟臉的狀況,或社交場合過後,仍舊不斷評價自己當時的表現。

4.啓動自律神經系統及HPA

這是身體應付壓力的機制,會產生「戰或逃」反應。長久下來易造成疲勞、成長、免疫問題,並導致人缺乏耐性、急躁不安、易怒等。

這些行為會對孩子產生的影響:

1.影響學業成就及學校活動參與

2.容易出現恐慌、動手或逃避等行為表現

3.影響認知表現,如一焦慮頭腦就一片空白、說話困難、專注力不足等

教退縮型小孩的引導技巧

1. 別把目光放在他身上:

孩子不願打招呼,不敢表達時不勉強,不要過度關注在孩子身上,越關注孩子越焦慮。

2. 讚美微小的進步:

當孩子有成功敞開心房,跨出一步,就該給予鼓勵,例如孩子願意對陌生人說「謝謝」,就該讚美孩子「你好棒,你有說謝謝,你看阿姨聽到你說謝謝,她也好開心,對不對」。

3. 別在公開場合討論他:

這類的孩子其實認知能力都有一定的程度,對於語言可能會過度解讀,因此儘管你沒有批評,孩子聽起來也會覺得你在說他,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表現是符合大人的期待,因此孩子會更顯得沒自信,而大人所看到的就是,「你看,她明明就會說/做,但就是一直待在那邊不說/做,都要等好久才要反應」,其實這是因為孩子很焦慮–「怕錯」。

4. 示範互動給孩子看:

包括有良好的社交行為,如果爸爸媽媽其實也不太喜歡陌生人,那就讓從爸爸媽媽的同事或朋友開始,讓孩子能參照大人的社交方式。

5. 提早幫他找固定玩伴:

這類孩子本來就很小心謹慎了,所以在引導時,別再讓孩子感覺這世界甚麼都很危險很恐怖,在安全的狀況下,鼓勵孩子去嘗試。此外,幫孩子找固定玩伴,孩子也會觀察同儕的反應,累積社交互動的正向經驗。

6. 讀情境故事刺激模仿:

不是只有光閱讀書本內容,帶著孩子觀察書中人物的動作、表情、意圖,甚至親子一起假裝書中的人物把故事演出來,都是增加孩子對情境理解的能力,我們稱之為心智解讀能力,這會幫助孩子更快適應一個環境。

此外,多和孩子對話,用說的寫日記,內容包括你們今天去做了甚麼、看了甚麼、感覺怎麼樣、為何會有這樣的感覺、這感覺甚麼時候也有過……,增加孩子對情感的表達能力,也有助於孩子建立社交的自信。

延伸閱讀:

面對孩子不打招呼,請別當著面說他/她害羞,分齡引導才有效

孩子太害羞或太熱情,不同個性孩子爸媽該這麼教

arrow
arrow

    天才領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