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跟你說不可以了,你為什麼還做?」

「你為什麼又這樣,你是故意要氣死我嗎?」

常聽到爸媽抱怨孩子的故意行為,有趣的是,結論常是「他就是故意要惹我生氣」。其實,這真的多想了,絕大多數孩子的故意行為目的不在此,但,的確,孩子「故意」是有原因的,大人需要看清行為背後的真相,才能根本地解決問題,不同類型的內在需求,那麼應對方式當然也要不同。

孩子越說越故意?解密孩子「故意行為」背後的內在需求

為何孩子會有故意行為?其原因大概可以分為6類:

1.衝動型:

這類孩子其實談不上是故意,因為儘管知道行為的結果,但往往還沒想到結果就動手做了。例如都說了不可以摸,孩子看到還是摸。這類孩子若標籤他們是「故意」的,就真的太大看他們了,他們動手比動腦快,就算提醒了,也未必有效,因為一旦看到「刺激物」,就會衝動行事。

應對方法:

這類孩子最大的問題是衝動,他們都知道不可以,但詢問原因時,往往回答「不知道」,因為是下意識行動。因此,這類孩子需要加強各種的抑制控制能力,針對常出錯的情境,刻意練習,平時也可以透過心像練習,大人陪著孩子在腦袋中描繪景象,並讓孩子說出這時候該怎麼「煞車」。

 

2.尋樂型:

這類孩子會為了滿足一己之樂,而故意去做些小動作,尤其是在等待、走路、聽課……等感到無聊的時候,例如排隊時去拉前面同學的頭髮。他們認為這些行為無傷大雅,不太在意後果,因為快樂比較重要。這類的孩子往往有感覺尋求的狀況,因此就算A行為被禁止了,為了滿足自己,還會發展出B行為、C行為…等,禁止不完。

應對方法:

這類孩子既然是在找樂子,滿足自己的感官需求,那麼平時多給予相關的感覺刺激就很重要。除此之外,容易發生的情境,除了讓孩子深刻體會自以為「無傷大雅」的行為,有多麼的令他人不舒服外,也應提供排解無聊的替代方案建議。因為一昧地限制和禁止,只會讓有感官需求的孩子另謀出路,與其讓孩子找一堆不適切的方法,倒不如給予符合社會規範的建議,例如上課真的很無聊時,可以做什麼事。

 

3.挑戰型:

這類孩子具有「實事求是」精神,當大人越是禁止,他們就越想知道真的做了會怎樣。儘管他們會把大人「不可以」的理由聽進去,但富研究精神的他們,會想驗證,有些甚至會想推翻大人口中的道理,例如大人說「跟你說不能在這裡踢球,會踢到旁邊人」,小孩會回「不會,我技術很好,不會踢到」。他們總是想要推翻大人的話來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變厲害了。

應對方法:

這類孩子已經很有自己想法,他們也很想展現這樣的能力,所以藉由「挑戰」來發揮,故意行為因此產生。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給孩子有展現的舞台,大人不要再只是限制和命令,而是透過「提供選擇」和「反問」的方式,讓孩子能表現,有自主權。例如「在這邊踢球,就會一直需要克制力氣,暫停等人過,但換個地方踢球,儘管需要10分鐘,但卻可以好好踢球,你選哪一個?」,或者是「你覺得現在做這件事,會有什麼問題呢?」當孩子也能參與做決定,發表意見,往往故意挑戰的情況也會減少。

 

220329-天才領袖嚴選繪本-01

 

4.社交型:

這類孩子會故意去做對方不認同的事,或說對方不愛聽的話,甚至會刻意邊看對方反應邊做,目的在激起互動。他們有互動的需求,卻用錯方法,也或者是得不到「正向注意力」,就甘願選擇「負向注意力」。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想跟同學玩,結果是推同學;想要爸媽跟自己玩,結果故意丟東西。

應對方法:

這類孩子說穿了,就是想要玩,想要互動,想要看對方反應,因此解決方法不外乎三個方向,第一,無關緊要的故意行為,可以冷處理或忽略,不要讓孩子看到預期的反應;第二,反問孩子的需求,想要一起玩,就該用適當的語言表達,故意行為反而會得到不好的後果;第三,主動邀孩子互動,或給予其他解決方案,以達到互動的目地。和尋樂型一樣,孩子是有內在需求的,因此光限制不能解決問題,因為孩子會在另謀出路,讓孩子有適當的時機滿足,才是根本之道。

 

5.焦慮型:

這類孩子的故意往往是因為太焦慮而當機,結果不說、不做、或亂說、亂做,這些「壓力」產生的當機行為,在有情緒的大人眼中,就如同「故意」,因為他們知道孩子真正的能力不是這樣,認為這是故意在反抗,更加生氣,造成惡性循環。

應對方法:

實務上觀察,很多大人覺察不到孩子的焦慮,因為大人被自己的情緒所蒙蔽了,因此建議,當你認為孩子是「故意」時,不妨再冷靜思考一下,這像孩子平時的樣子嗎?孩子面無表情、摳手、愣住或像機器人一樣,可能就是處於焦慮狀態,這時候兇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倒不如坐下來,吃點東西,緩和氣氛,再來好好討論,兩人可以怎麼做,才能讓這個情境不再每次都有衝突。

 

6.對立型:

有一種人際互動型態叫做「我不好,你也不好」,這類孩子通常對自己充滿負面感受,同時也厭惡其他人,要別人跟他一樣不好。因此,自己不開心時,會採取一些行為,故意讓他人也不開心。如果大人感受到「他就是故意要惹我生氣」,沒錯,這就是他們想要達到的目的。

應對方法:

這類孩子本身負能量已經很強了,認為自己不好,怎麼做都不對,別人讓自己不快樂,因此他們的「故意」,是真的名符其實,要讓對方不開心。所以,如果你兇回去,或表現出生氣、憤怒,就真的滿足他們的期待,那他們可能就更變本加厲。要解決問題就要打破這樣的惡性循環,大人可以用不同的情緒反應去回應,例如驚訝、示弱或忽略。但由於孩子的根本問題在於覺得自己不好,因此要解決問題,就要改變孩子的信念,大人在任何小地方的肯定與讚美,都有助於改變孩子的信念。

 

孩子越說越故意?解密孩子「故意行為」背後的內在需求

分析了這麼多孩子故意行為背後的內在需求,最重要的是要提醒各位,當你意識到自己認為孩子是故意時,記得提醒自己冷靜分析,孩子的內在需求是什麼,從根本處理,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arrow
arrow

    天才領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