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面對「孩子愈説愈故意」,叫他不要倒玩具,他就故意整桶倒出來。其實孩子「愈説愈故意」是有原因的,一起來看該怎麼教~

孩子越說越故意! 挑戰大人底線是什麼心理?

孩子越說越故意!10大行為

1、叫他不要做他偏要去做
2、愛挑戰大人的底線
3、明知道不行卻故意去做
4、被處罰過但下次還是照做
5、兇也沒用 好好說也沒用
6、故意做完還會看大人反應
7、一定要人家很兇才要怕
8、不願意聽大人的建議
9、一直在提醒同一件事
10、問他為什麼故意?都說不知道

孩子越說越故意! 挑戰大人底線是什麼心理?

原因1: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1歲、2歲、5歲

有時候孩子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注,因此會故意做一些行為來吸引眼球。這類孩子可能會故意做一些對別人不利的事情,或說出對方不喜歡聽的話,目的是引起互動。他們渴望與他人互動,但方式可能不當,或者他們希望得到的正面注意不夠,因此才會選擇負面的方式。

冷處理/轉移注意力,教正確表達: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可以選擇不理會或冷靜處理這些行為,同時教導孩子正確的社交技巧,要避免過度反應,不給予孩子期望的關注反應。而是可以詢問孩子的真實需求,並鼓勵他們以正面的方式表達。同時,父母也可以主動提供其他方式讓孩子得到注意,或者與孩子進行互動,以滿足他們的需求。與衝動缺乏思考型的孩子一樣,這類孩子也有內在的需求,僅僅是限制和命令是無法解決問題的,給予孩子適當的機會滿足他們的需求,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孩子越說越故意! 挑戰大人底線是什麼心理?

原因2:衝動控制差、想做就做

》2歲、3歲、4歲

有時候,孩子的行為是出於「衝動」,他們沒有停下來思考後果就做出了行動。這可能是因為他們的控制力還未發展完全,或是他們缺乏思考的習慣,這類孩子動手比動腦快,即使提醒也未必有效,因為一旦看到「刺激物」,就會衝動行事。

教先觀察再動手,獎勵等待:

這類孩子需要加強各種的抑制控制能力,針對常出錯的情境刻意練習。大人可以透過教導「心像練習」引導孩子在腦海中描繪情景,讓他們想像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怎麼做出適當的反應,幫助孩子訓練自己的控制力,並適當獎勵孩子能夠等待的行為,多多鼓勵他們在行動前先停下來思考。

孩子越說越故意! 挑戰大人底線是什麼心理?

 

孩子越說越故意! 挑戰大人底線是什麼心理?

原因3:覺得好奇或好玩

》3歲、6歲、7歲

有時候孩子做出一些看似故意的行為,是因為他們對事物感到好奇或感到無聊,像是上課時覺得無聊,就去拉前面同學的頭髮,他們心理都知道這不能這樣做,但又覺得拉一下沒有關係吧!不太在意後果,這類孩子往往不太在乎行為後果,只在意當下是否排解無聊或是滿足好奇,即使被限制了,他們可能還會尋找其他方式來解決自己的無聊感,所以不斷禁止是沒有用的。

滿足感官,安排事情給孩子做(他們無聊就會探索):

對於這樣的孩子,先不要一昧的限制,父母可以提供有趣的活動或遊戲,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排解無聊感。同時,也要教導他們如何選擇適當的娛樂方式,避免因為無聊而做出不適當的行為,要讓他們體會自己認為無傷大雅的行為,是否會影響到其他人的,藉此也能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在行動之前要先想想會不會令他人感到不舒服。

孩子越說越故意! 挑戰大人底線是什麼心理?

原因4:被禁止的反抗心理

》7歲、8歲、9歲

有些孩子會因為受到限制而產生反抗心理,他們可能會故意去做一些被禁止的事情,或是想挑戰大人的權威。這類孩子往往具有「實事求是」的精神,當大人越是嚴格限制,他們就越想知道真的做了會發生什麼事情。儘管他們會接受大人說的「不行!」,但他們往往會想要證明自己的看法,有時甚至想挑戰大人的論點,例如大人告訴他們「不能在走道上奔跑,很危險會撞到人」,孩子可能會回答「才不會,我技術很好,不會撞到任何人」。他們常常希望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能夠獨立思考和處理問題。

減少限制命令,給予選擇權:

對於這類孩子,父母可以多給予他們更多的「自主權和選擇權」,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意見被重視,進而降低故意行為的出現,讓他們有機會表現自己的想法和能力。不要讓孩子只感受到不斷的被限制和命令,而是通過提供選擇和引導的方式,讓孩子參與決策,發表自己的意見。例如,可以問孩子他們的看法和想法,並給予他們一些合理的選擇,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意見被重視,這樣可以減少他們故意挑戰的行為。

孩子越說越故意! 挑戰大人底線是什麼心理?

原因5:不會表達心理需求

》3歲、4歲、6歲

有些孩子可能因為無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心理壓力而採取故意的行為。他們可能會感受到壓力或焦慮,但無法以適當的方式表達這些情感,因此將這些情緒轉化為不良的行為表現。這種行為可能包括不說話、情緒失控、或者做出不尋常的舉動,這些都是他們無法控制情緒的表現。在家長看來,這些行為可能會被誤解為故意的行為,而實際上是孩子內心情緒的表達不足。

引導孩子說(給時間去想、少批評、正面期待):

父母應要冷靜地與孩子溝通,詢問他們的感受,並嘗試了解他們內心的壓力和焦慮。重要的是要表現出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批評或指責孩子的行為。並提供安全空間,要創造一個開放的溝通環境,讓孩子知道他們可以在家人面前坦誠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不用擔心被責備或批評,引導孩子說出內心想法。

用遊戲教孩子學會溝通,表達需求↘︎

孩子越說越故意! 挑戰大人底線是什麼心理?

 

 

孩子越說越故意! 挑戰大人底線是什麼心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故意 底線 幼兒心理
    全站熱搜

    天才領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