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媽媽問我,為什麼孩子愈大愈不愛看書?其實孩子的閱讀興趣與大人的引導方式息息相關。做錯四件事,可能讓他們越大越不愛看書!該如何引導才正確呢?一起來看看~
你的孩子在閱讀時也會這樣嗎?
1、不愛看書,只想玩手機
2、沒有耐心看書或都看很快
3、看書都只看圖,不喜歡閱讀文字
4、覺得看書無聊,靜不下來
5、不愛看新的,重覆看那幾本
6、看完書,常常不知道內容是什麼
7、閱讀理解能力很差
8、看書很不專心,摸東摸西
9、長大越來越不喜歡看書
10、看到字很多就不想看
做錯這四件事
孩子越大越「不愛看書」
1、錯過閱讀敏感期
4-7歲是孩子閱讀敏感期,會發現他們很愛聽故事,也開始愛自己編故事,會自己拿書出來看,甚至說給別人聽,而且會嘗試念文字,就算不會,也會隨便念一個音,有模有樣。在這個階段時,如果我們常常習慣以手機來獎勵孩子,卻不會用書本獎勵孩子,孩子會比較喜歡於獎勵的事物,所以當我們習慣以手機作為獎勵時,他們就會更喜歡手機,這樣可能會使孩子錯過閱讀敏感期!因此不妨試試將書本作為獎勵的一部分,例如「今天表現很好,我們選一本新書一起讀吧!」,此外,也要培養孩子建立「閱讀」是日常活動中的一部分,就如同玩玩具一樣,讓孩子每天都會想要去閱讀,建立閱讀興趣。
2、 被動閱讀多於主動閱讀
很多時候,孩子都是在大人要求下才會去看書,沒有主動探索的機會,那麼他們對閱讀的興趣會逐漸降低,可以試試以下方法讓孩子主動閱讀~
➀ 申辦借書證:帶孩子去圖書館並辦理借書證,讓他們自己挑選喜歡的書,培養閱讀自主權。
➁ 建立固定的閱讀時間:每日安排固定時間為「閱讀時間」,例如晚餐後或睡前 30 分鐘,讓「閱讀」成為日常活動中的一部分,是很重要的事!
➂ 營造全家讀書的氛圍:大人的身教很重要!當大人在閱讀時,不管是閱讀報紙、雜誌或工作上的書籍也好,孩子看了自然會好奇,甚至引起興趣,想去探索文字或書籍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進而打造家中的讀書氛圍,這也是引起孩子閱讀興趣的一大步。
3、 書內容及深度要挑選
孩子的閱讀興趣與書籍的選擇密切相關,對他們來說太難或過簡單的書都會影響閱讀動機,因此提供適齡且內容多樣的書是大人要多多注意的!像是選擇孩子有興趣的主題,例如:恐龍、太空、魔法、科學,都會激發孩子閱讀動機。
依年齡挑選適合的書
2歲以下:動手操作的書,有聽覺、觸覺刺激,書中的圖片簡單鮮明很重要,例如:操作書、有聲書。
3-4歲:有故事性的繪本,圖片要豐富,文字量要少,最好是看圖就能說故事的程度,厚磅卡紙材質,不易撕破。
5-6歲:每一頁的文字量稍微變多,圖片和文字比例各佔50%,以故事簡單,有注音符號的繪本為主。
7-8歲:這個年紀的孩子,上了小一,開始閱讀文字占比大於圖片的橋樑書,圖文比例為:文字60%圖片40%,內容有故事性,圖文並茂,頁數也會增加,開始有章節。
9歲以上:這個年紀的孩子對於認識的字有一定的數量,可以開始挑戰長篇故事、知識類書籍,引導多元閱讀。
4、書的內容沒有真正看透
許多孩子雖然「讀」了書,但只是看過去而已,沒有真正吸收、理解書本內容。例如:小學二年級的孩子讀了一本關於恐龍與人類演化的書,但當老師詢問內容時,只能回答「恐龍出現了,恐龍滅絕了」,無法深入描述。這時我們可以多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話說出這個故事,例如「為什麼恐龍會絕?」「如果你是恐龍,你會怎麼生存?」幫助孩子深入理解書本內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