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自發自發地去學習、不用大人的催促,但「自律學習」並不是天生具備的能力,而是需要從小養成的習慣。當孩子具備自律,他們能夠主動規劃學習時間、在學習時保持專注、使用正確的讀書方法,如此學業成績必然會有顯著的提升。那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學習能力呢?關鍵在於以下三個核心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不能「自律學習」怎麼辦?
1、回家後拖拖拉拉,浪費時間
2、讀書很沒有效率
3、學習很被動,都要人家盯
4、不會規劃時間
5、讀書常常不專心
6、不能克制欲望,容易分心
7、叫他讀書就說好累
8、靜不下心來讀書
9、訂了讀書時間都沒有辦法堅持
10、休息很久,很難啟動去做事
自律學習的2關鍵
讀書不是讀越多越好
而是讀書品質要好
讀書不是時間長就好
而是讀書效率要好
阻礙行動的三心態
1、排斥心態:「這太多了!我沒辦法!」
2、享樂心態:「好累!再休息一下就好」
3、比較心態:「我同學都還在鬼混呢!」
3方法打造自律學習力
1、刺激行動
許多孩子拖延、不願意學習,常常是因為沒有目標,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或是目標過於遙遠,覺得自己做不到,又或者是覺得學習過程太枯燥,導致缺乏行動力。這時大人可以透過「階段小目標」與「333計劃」來引導孩子邁出第一步,讓他們願意主動學習。
階段小目標:將任務拆分成小步驟,讓每一個小步驟更容易執行,並迅速看到成果,每次完成都會很有成就感。例如:回家作業有4樣,每當孩子完成1樣,可以有5分鐘休息的時間,讓孩子感受到進步的成就感,會激發孩子前進的動力,特別注意避免目標過大而產生抗拒心理。
333計劃:將孩子回到家後的時間分為3個1/3做規劃,1/3的時間做該做的事、1/3的時間閱讀課外讀物、1/3的時間孩子可以自由選擇想要做的事,這也是一種幫助孩子維持學習動力的方法,讓他們知道有效率地完成該做的事後,就有自己的時間,刺激孩子的學習動機。
當孩子開始行動,他們會發現學習並不如想像中困難,進而更願意持續投入。
2、訓練專注
孩子的專注力時間是有限的,若沒有適當的規劃,學習效率很容易被打斷。我們可以透過棋盤式計劃表與深度專心法,來幫助孩子提升學習專注度,以利更深度的學習。
棋盤式計劃表:將一天的時間像棋盤一樣劃分成不同區塊,每個區塊安排特定的學習內容,讓孩子清楚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避免無計畫地學習導致拖延。
N次深度專心:可以善用計時器,將學習時間分為短時間內極度專注和休息時間,每專注30分鐘休息5分鐘,每段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並在休息時間放鬆,以避免長時間的分心,這樣的方式能孩子提升學習效率,也能對知識有更深的理解。
3、讀書方法
學習這件事不單純只是大量閱讀或抄寫,而是要有效率地整理資訊並反覆理解與應用,透過精準筆記與重理解再刷題的方法,能讓孩子學得更扎實。
精準筆記:讓孩子學習用簡潔、關鍵的方式做筆記,而不是一字不漏地抄寫。
例如:
用關鍵字代替整句抄錄,提高記憶效率。
用心智圖整理知識架構,幫助大腦快速掌握重點。
用表格比較相似概念,提升理解深度。
先理解再刷題:許多孩子習慣不斷做題目,但如果沒有真正理解概念,刷再多題也只是機械式記憶,所以重理解再刷題是重要的,這樣他們才能真正內化知識,提升長期學習效果。在做題前,先確保孩子以理解概念,可以請孩子試著用自己的話解釋學過的內容。接著,再刷題,做題時關注錯誤的地方,並在筆記上記錄「錯誤原因+正確解法」,避免下次再犯相同錯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