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隨著科技潮流,從電視、電腦到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
讓這群由「螢幕」陪伴長大的學齡前孩子,
變成人人口中的「S世代」(Screen Generation)。
最近調查發現,家有十二歲以下小孩的父母,七成讓孩子用平板電腦,
根據我長期觀察,這些孩子一接觸平板電腦就會大量的下載遊戲,
大家一定會覺得這是年紀比較大的孩子才有的現象吧!
其實,早在孩子三歲前,很多家長就讓孩子變成S世代的族群了!
平板電腦成為最夯的電子保母、玩伴及老師。
研究指出,每天長時間接觸電視及電腦的孩子,腦部過度刺激,會注意力不集中;
我長期在發展中心評估孩子的專注力及綜合發展,近年來的確發現,
平板電腦使用時間越長的孩子,學習相關的專注力越不集中!
一位母親跟我反應,三歲的兒子對iPad裡的聲光遊戲百看不厭,
但對玩積木及拼圖,卻興趣缺缺,總是只能專心1~2分鐘,
後來,我請媽媽減少孩子使用平板電腦,半年後孩子變得專心又愛思考。
【從視知覺發展來談】
三歲前孩子的視覺發展,還沒成熟到可以接受畫面太快以及大量光的刺激。
長時間接觸,孩子的眼球肌肉容易疲乏,視覺追視的能力也會變弱,
更會影響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立體感。這些狀況在兩、三歲時就出現,
例如經常找不到身邊事物、上下樓梯判斷深度的能力差,或平衡感不好等。
到了小學時,更因為眼睛長時間隨著畫面不規則跳動,
在看黑板、寫功課或閱讀時,容易漏字、漏行。
【從大腦認知發展來談】
三歲前孩子的大腦認知還沒發展成熟,無法短時間內處理卡通內容的訊息,
換言之,這些內容對大腦沒有太多意義,反而傷害專注力與思考力。
三歲前的孩子,最需要大量的感官學習,大腦才會全面活化,幫未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如肢體大動作、精細手部操作、故事互動等。
因此,提早接觸電視,不利於幼兒大腦發展。
國際上重要的幼兒醫學期刊一致指出,三歲前被電視大量教養出來的孩子,
到了五歲後,靜坐專心的程度只有其他孩子的一半;
到了八歲,還無法專心操作十五分鐘的教具。
這或許是現在很多孩子在學校坐不住的原因。
【從生理發展來談】
除了視力快速變差,與生理相關的期刊研究也指出,
使用3C產品的時間越長,越容易造成體適能不佳。
在臨床上也常發現六歲前孩子的動作協調能力,已經大不如以前的孩子。
所以,別讓電視接管孩子的心智發展。
其他S世代容易衍生的問題還有:
1. 孩子手指習慣滑動導致精細動作協調差,會影響孩子寫字畫圖以及操作教具的能力。
2.認知能力與手眼協調能力明顯退步,這會讓孩子的學習速度遲緩。
3.專注力與創造力變差,讓孩子經常丟三落四,不喜歡坐下來玩思考類的益智遊戲。
4.出現社交障礙、情緒失控,進而讓孩子不喜歡與人互動或交不到朋友。
5.沉迷成癮、不聽管教,進而影響家庭和諧的親子關係。
兒童聯盟在2012年的調查報告,
發現3C電子產品逐漸有「低齡化」「保母化」「成癮化」現象。
兒盟提出新的「3C」演繹法,
希望以父母的陪伴(Company)、溝通(Communication)、控制(Control),
這也是我在臨床上進行衛教的重點。
要提升孩子腦力及專注力,一定要教會孩子對於平板電腦的時間管理,
跟孩子一起篩選優質的內容以及訂好遊戲家規,這才是新世紀父母應該學習的科學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