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孩很「做自己」的10大行為表現

很多爸媽在問,現在小孩很自我,到底該怎麼教?有沒有發現不管小孩幾歲,常常好好跟他們說都沒用,跟他講道理他還是做自己?這到底是因為年紀小,還是沒教好,才會讓孩子變得大人講話都沒在聽,常常不肯妥協?太多疑問了!在破解小孩很自我行為之前,先來看看孩子有沒有中「很自我」的10個進桃:

1.都要人家聽他的
2.顧著做自己想做的事
3.大人講話都沒在聽
4.常常沒在管其他人感受
5.團體融合差
6.不肯照大人的方式做
7.主見強又不溝通
8.討厭被管
9.被批評就生氣
10.對團體規範、他人評價全都不在意

 

6種「自我」類型小孩,該怎麼教?

父母都希望能將孩子教成是個有禮貌、能顧慮別人感受的人,但該怎麼教呢?我們將孩子的自我行為分成六大類:

一、沒在看:想做什麼就做,完全沒留意現在是什麼時機什麼場合。

二、沒在聽:別人的話像耳邊風一樣,依然故我。

三、沒在管:做事或講話都很直,沒有管其他人的感受。

四、不接納:自我感覺良好,不照別人方法做,不接受批評。

五、不在意:不在意規範,別人怎麼說都無所謂,我行我素。

六、不合群:團體中做自己,融合差,少主動與同儕玩在一起。

很自我小孩

針對這六種「自我」類型的小孩,要有不同的教法:

1.「沒在看」小孩要教觀察、衝動控制

這類孩子急著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忽略了先看看現在適不適合做這件事,因此教孩子「停、看、想、動」的順序很重要,不衝動,想做什麼事、說什麼話,記得在行動前,都要先停下來,觀察環境的人事物,再思考現在可不可以做,然後再行動。

2.「沒在聽」小孩要教複述、省察能力

這類孩子聽覺訊息的處理能力不好,他們不是不聽,而是根本沒聽進去,大腦沒有消化那些訊息,因此教孩子「反映式傾聽」、「釐清敘述」、「自我省察」很重要,讓孩子習慣將聽到的話重新說一遍,並說說這些話是什麼意思,為何大人會說這樣的話,加強孩子對於聽覺訊息處理的能力。

3.「沒在管」小孩要教尊重、換位思考

這類孩子沒有注意到同樣的意思,用不同的方法溝通,別人的感受就會不一樣,或許孩子身邊的人也都很直,因此有樣學樣,也或許大人因為過去覺得孩子還小,沒有特別教導,但無論如何,從即刻起,就要明白告訴孩子,什麼是尊重人的行為,可以透過繪本或生活經驗,引導孩子站在另一方的角度,學習適當的溝通方法。

4.「不接納」小孩要教表達、情緒管理

這類孩子其實是情緒處理不好,因此被說就生氣,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自己沒有掌控權時,就代表自己比較弱、比較遜,可能就不會被喜歡、關注。因此,他們很需要情緒的表達與引導,正確地讓孩子知道他們誤解了,當一個人願意聽別人的想法,接納別人的意見,才是更令人喜愛的。他們一開始可能拉不下臉,所以溝通時要記得給台階下,孩子有努力就要給予鼓勵,因為對他們而言,有正向的經驗是相當重要的。

5.「不在意」小孩要教方法、給成就感

這類孩子不是自我,而是無助才對,他們因為覺得自己好像都做不好,做不對,老是被念,因此萌生「反正都這樣,隨便吧」的念頭,因此會覺得它們怎麼我行我素,一副都不在意的樣子。大人要敏銳地看到他們的無助,給予方法,讓孩子得到成就感,產生配合的動機,才能跳脫自我。

6.「不合群」小孩要教模仿、社交技巧

這類孩子是人際社交發展弱,因此顯得自我,在團體中不會參照同儕的行為而調整自己的行為表現,因此要先教孩子模仿,在團體中指定一個小朋友讓孩子模仿與觀察,要融入團體,至少要先做一樣的事。接著要引導社交與互動技巧,這其中包括了語言的理解與溝通,因為當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弱時,就很容易狀況外,就會游離而做自己。

 

延伸閱讀:

現在孩子太自我!常不懂自己做的事,會影響別人

 

arrow
arrow

    天才領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