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上班上課以來,各地災情不斷,地方爸爸媽媽每天都在崩潰,甚至還有禍及祖先,連神明桌都遭殃了。其實陪伴是有方法的,既然停課已延長到6/14,爸媽就要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為了接下來半個月的家庭和諧,建議爸爸媽媽從今天起試試這5件事,能有效減少親子衝突發生。
在家上班上課,如何避免親子衝突?
1.分配區域:
不論是家長或孩子,在專心的時候,都需要有自己的活動區域,才不至於互相干擾,因此,建議安排一個家庭會議,好好跟孩子討論,孩子在哪個區域上線上課程,爸媽分別在哪個區域工作,不互相干擾。而孩子的下課時間,鼓勵離開螢幕去活動,因此,也需要安排一個下課時的休息區域。或許家裡沒有那麼大,可以用不同時段去作區域安排。
有些時候,因為大家都在家,難免吵雜,對於感官較敏感的人,會容易受不了而有情緒,因此家中要設立所謂的安靜區,當有寧靜的需求時,就到此處冷靜、放鬆。當爸媽在工作需專心不能被打擾時,可以善用勿打擾提示,彼此約定好,例如桌上放綠球(棋)就代表有需求可以來找我,桌上放紅球(棋)就代表「現在大人急需要專注或安靜開會,請勿打擾」。
2.規劃時間:
孩子的活動一定要做好動靜分配,幼兒園的孩子靜態時間最多就是30分鐘,接著就要有動態活動來做交替。最重要的是要共同擬訂計畫表,不光只有今天要做甚麼事,還要將時間列出來,而且這個計劃表應該是全家人的時間規劃都要在上面,這樣孩子就可以更清楚知道這段時間爸爸媽媽在做甚麼,我是不是可以去打擾,或我必須自己玩,等待爸媽有空。而爸媽也能清楚哪個時段孩子需要爸媽陪,哪個時段不需要,以利自己工作與家事時間的安排。因為作息與之前不同,將每個人的時間表列出來,思考一遍,有助於大家更快適應。
另外,和孩子約定好3C的使用時間也很重要,去除線上課程時間,請孩子將自己需要使用3C的時段、用途通通列出來,然後帶著孩子加總螢幕時間,若大於2小時建議跟孩子溝通做修正,3C時間長,球類活動也要增加,才能讓眼睛內肌肉能放鬆。
3.做好約定:
孩子無聊就容易惹出麻煩,因此給明確的小任務及等待目標是很重要的,例如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在長針指到3的時候才能陪你蓋積木,現在可以請你先把這些玩具先都收到箱子嗎?」說到就要做到,計畫表也是,當孩子有確實按照計畫表執行,爸媽也該給予獎勵,若孩子沒做到,例如說好4:00前會寫完作業,但到5:00都沒去寫,也要有所懲罰,可以事先跟孩子討論好懲罰方式。
此外,孩子其實最在乎的就是爸媽的陪伴時間和自由時間,在安排計畫表時,就該列上去,說到就要做到,孩子的自由時間大人不要再規定孩子做其他事。
4.給予任務:
既然大家都在家,家事就要大家一起做,要讓孩子覺得你們是一個團隊,讓孩子知道彼此的分工為何。如果夫妻都在家,也建議兩人要商量好,在工作時段輪流顧小孩,才不至於有一方壓力過大。每天全家人都該做些運動或能讓情緒穩定的活動,有助於全家人調節情緒。
建立每個人的情緒加油站,意思就是大家可以先思考,心情不好的時候,做甚麼事會讓自己心情變好,把能調節自己心情的小物整理成一區,這就是自己的情緒加油站。最後就是每天要有全家一起討論思考的時間,討論今天的表現、討論今天的衝突以後怎麼避免、討論有沒有什麼以前想做的事、有甚麼想要了解的疑問,明天可以來做,來找出答案。
5.保持社交:
社交對於情緒調節很重要,因此要讓孩子能透過視訊或電話與朋友互動聊天很重要,也可以幫孩子跟朋友約線上遊戲時間(家長認可的遊戲,例如線上下棋)。當然家人一起的情感交流也非常重要,不管多忙碌,都在計畫表中列出一小段陪伴時間,一起下棋、玩桌遊,或甚至看個故事,也是很棒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