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雖說孩子喜歡表達是件好事,但倘若完全沒看場合、沒看時機,不管別人是不是想聽,想到就一直講,除了聽者會厭煩,也會干擾到課程進行或影響他人,甚至自己可能因顧著講,而沒聽到老師講課,影響學習。

孩子太愛講話,大人要善用NO TALK六原則引導

很多大人對於愛講話的孩子,採用的是防堵法,也就是當孩子在不對的時機講話,請他閉上嘴巴,但對於愛說話的孩子而言,內心的話常常是滔滔不絕,堵住出口只能一時,如果一直沒有讓孩子宣洩,孩子就會找其他的方式來”洩洪”。但也不可能讓孩子想講就講,孩子要學會自己判斷可不可以講,能講多少,並隨時觀察他人的反應來決定該不該繼續講,這些都是要靠後天學習,因此,對於孩子太愛講話,大人要善用NO TALK六原則來引導。

孩子太愛講話六方法引導-.jpg

1.不可以(No):不可以一直批評孩子愛講話,這會影響孩子自尊的建立。試想,孩子若從小就是一直聽到別人說自己是「愛講話」,孩子會很容易就認定自己是一個「愛講話」的人,當自己都認為自己愛講話,就會產生心理學上的「自證預言」現象,也就是預言成真,孩子真的就成為一個愛講話的人,那就更難改變了。孩子還在建立自尊的階段,千萬別隨便幫孩子貼上標籤。

2.開放(Open):讓孩子有可以說話的時間是很重要的,因為孩子不是天生就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說話,什麼時候不行,當被阻止了之後,孩子不知道要等多久,又擔心想講的話會忘記,就會用其他的形式,例如上課時跟同學傳紙條、比手畫腳,或藉故上廁所去聊天…等。因此建議在阻止孩子說話的同時,也要提醒孩子什麼時候可以說話,甚至在家可以安排有孩子專屬的聊天時間,讓孩子可以好好地說個夠。

3.給任務(Task):比較多話的孩子需要練自制力,因此可以給予孩子安靜小任務,安靜的時間由幾分鐘漸漸拉長到十幾分鐘,甚至到幾十分鐘,學習如何忍耐不說話,這也能讓孩子思考,很想說但不能說又怕忘記時,有哪些方法可以讓自己感覺舒服些。

4.玩活動(Activity):多話的孩子,很容易顧著自己一直說,沒聽別人說,因此他們需要多玩專心聆聽的活動,例如團康遊戲「老師說」,或帶著孩子聆聽音樂,去聽聽不同樂器發出不同的聲音,到野外聽聽蟲鳴鳥叫,找找牠們在哪裡等。

5.限制(Limit):要清楚界定可以說話的時機,因為現代的孩子或許生活圈小,察言觀色的能力發展沒那麼好,因此建議大人多引導孩子觀察場合與時機,甚至說清楚什麼情況是可以說話,就算可以講話,也要遵守什麼樣的音量、程度…等。

6.持續(Keep):就算可以說話,原本人家也願意聽,但不代表他人願意一直聽,要教孩子在惹人厭煩之前就該自我覺得,因此孩子要學會隨時留意聽者反應,來決定自己是否該繼續這樣的話題,還是他人看起來已經累了,自己就該終止話題,做適當的調整,當然這需要經驗的累積,因此當大人覺得孩子話多時,不妨提醒孩子,看看媽媽的表情,或媽媽在做什麼事情,然後引導思考這時候是可以繼續說,還是應該怎麼改變。

arrow
arrow

    天才領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