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些孩子總是會拖拖拉拉,做事懶散,每件事都愛說「等一下」,寫作業拖、整理書包拖,就連洗澡、刷牙也都要拖,拖到最後的結果就是晚睡、作業寫不完,每天都要大人催,然後挨罵。但問題是,爸媽每天碎念每天罵,孩子依舊「拖拉」,大道理孩子也都懂,知道不能拖,趕快做完就可以趕快玩,但這個拖延症頭似乎就是改不掉。

這到底是懶惰?沒興趣做?還是孩子有問題?

孩子做事懶散、沒動力的常見10行為

1663841316654.jpg

懶散拖拉不是病,但是卻會影響生活自理及學習力!以下這十點是否常常發生呢?有三項以上就要多留意囉!

1、事情拖到最後一刻才要做
2、都要爸媽催才會去做
3、老是動作很慢
4、生活很懶散、沒有動力
5、感覺不知道時間已經很緊迫
6、很愛說「等一下」
7、沒有誘因動作就很慢
8、東摸西摸讓動作更慢
9、回家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10、能偷懶的事就會偷懶

孩子總是拖到最後一刻的4大心理因素

220922-拖延症四心理因素-板1-06 (1).png

TOP1 反抗權威、用拖延爭主導權

如果孩子一回到家,就被催「去洗手」、「把書包放好」、「去吃飯」、「去洗澡」、…,或者每當孩子想要好好玩個玩具,又會被大人催去做下一件事,這種感覺真的很討厭,就變成你越催,我越拖。

這其實是一種被動式攻擊(passive aggressive)行為,指的是表面上服從,但其實內心是不滿、生氣的,他不會直接將負面的情緒表現出來,卻會用敷衍、拖延、丟三落四、作對或爭辯等方式,來發洩他的情緒。

孩子會出現被動式攻擊,大多和父母的教養方式有關,爸媽的管教如果是比較嚴厲,比較沒有彈性,讓孩子感到強烈的被控制,孩子覺得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時,就會有被動式攻擊行為。如果沒有及早改變,不小心變成了習慣,這對孩子未來的職場、社交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TOP2 沒有時間觀念、不會分配事情

時間觀念比較薄弱的孩子,常會覺得「時間還好」,這其實就是有名的帕金森定律–工作總會填滿它可用的完成時間。也就是說「就算給再多的時間,人總會在最後一分鐘才完成。」

另外,當孩子同時有太多事情,不會規劃也會導致拖延,所以當功課一多,要寫、要複習、要預習,孩子不知道怎麼安排,就會乾脆拖著不想面對。

TOP3 執行功能失調、專注力失調

有的孩子本身行動力與專注力不足,也會表現出較懶散、愛拖延的感覺。行動力和孩子的學習動機有很大關係,若孩子本身興趣很窄,只喜歡有聲光刺激的物品,對其他東西都提不起勁,自然會很被動,需要人家一直盯才會去做。

而本身專注力失調的孩子,對一件事情的持續度不夠,也會容易一直分心,無法堅持做完一件事,導致該寫的作業拖到很晚才做完。

TOP4 外在吸引強大、內在挫折

當外在環境的吸引力太強,孩子無法專心就會拖。或是孩子失敗經驗太多,內在挫折感太強時,也會容易一直拖,不敢去做。例如不善邏輯思考的孩子,數學作業就容易拖到最後才要動,這是因為,孩子知道這些事會令他挫折,沒成就感,覺得自己不行,就不想做。

找出原因,4招破解拖延症壞習慣

220922-拖延症四心理因素-板1-071.png

一、教養方面

爸媽平常的教養方式,可以和孩子共同討論標準,不要只是父母單方面去要求孩子,避免讓孩子產生前段提到的,反抗權威的被動式攻擊行為。並且讓孩子可以部份主導,和爸媽討論後自己決定行程規劃、自由時間安排…。像是可以給孩子一張checklist—回家要做的事,並跟孩子溝通好,你不喜歡媽媽提醒,那就主動把事情做完,做完在表上打勾,你越快完成,剩下就是你的自由時間,你想要做的事也不會被媽媽一直打斷。

二、心理方面

對於那些因為平時挫折經驗多,導致他們害怕犯錯而行動力不足的孩子,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跟你一起挑戰,把困難的事情簡化成多個步驟,讓孩子逐步學習,降低目標,給予獎勵,以獲得成就感,重拾信心。

三、教育方面

家長也可以教他們時間觀念及分配,平常的時間規劃訓練很重要,很多孩子不是故意拖延,而是他們對於時間的認知判斷不足。此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訂定計畫表,把該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都列出來,該做的事盡快完成就有越多的時間可以做想做的事,只要能按照計畫表完成,就該給予一點獎勵,記得帶給孩子「今日事,今日畢」的觀念。

四、溝通方面

爸媽如果只是用口頭和孩子約定時間,對孩子來說其實沒有太大效果,而且很快他們就忘記了。建議可以使用具體且看的見摸的到的方式讓孩子訂契約,像是利用時間約定鐘,讓孩子自己動手設定時間,加上視覺化的提示,使孩子能記住自己立下的承諾,幫助他們練出好的時間觀!

220922-倒數計時約定鐘-14 (1).png

▲天才領袖 獨家製作《倒數計時約定鐘》

《內在行動力》評核表:檢測孩子不拖延能力如何?

家長們可以透過這張評核表,這裡有一些決定孩子是否能克服懶散、拖延、沒動力的12項能力,爸媽們可以先想想看,孩子目前每個能力大概能拿到幾分?(1:最低分;5:最高分)

1663838549376 (1).jpg

改善懶散拖延-12項能力鍛鍊方法

1.時間估算能力

孩子要對時間有概念,例如10分鐘大約是多久,常做的事,例如從家裡走到學校大約是多久。可以先玩猜一猜的遊戲,家人一起來猜某件常做的活動,大約會花費多長的時間,接著使用計時器來計算,最接近者獲勝。熟練後,在逐漸拓展至不熟悉的工作,嘗試預估時間,並計算實際耗費時間,孩子才能從經驗中學習修正。

2.時間安排能力

確認孩子了解每件事情需要開始的時間,或者是期限為何,引導孩子練習利用期限、需花費的時間,來計算出該事件至少何時該開始執行。若孩子手邊有多件事情需要安排,建議孩子要將其deadline都寫在行事曆或計劃表上,並標出最晚開始執行時間,建立習慣。

3.時間運用能力

透過日誌,將每天什麼時間做了什麼事情,記錄下來,到了睡前或隔天跟孩子討論,一起檢視過去的時間規劃,是否適當,還是,原來有很多時間被浪費掉了,例如本來是媽媽看功課時,在旁邊待著以防要訂正,看完功課才去洗澡,但其實可以是等媽媽看功課的同時,就去洗澡,洗完澡再把需要訂正的部分一次訂正完畢,善用零碎時間就可以有更多的自由時間。

4.時間彈性能力

建立孩子的彈性能力很重要,因為本來計劃就是趕不上變化,爸媽可以經常跟孩子討論各種可能的突發狀況,讓孩子能預先思考各種解決能力,當解決方法變多,孩子自然就能因應實際狀況而加速或減速。桌遊也能鍛鍊彈性能力,以”大老2”為例,孩子就須因應牌面狀況來彈性調整出牌。

5.大腦警醒力

要確認孩子拖延時的精神狀態,是不是比較疲累、比較餓或想睡等,如果是,要引導孩子學習自覺狀態,並調整作息或能量補充,以避免體能不足的時間點做重要的事情,這樣效率會很差。

6.專注力

專注力不足的話,除了可以需要做些專注力訓練,還可以從環境、活動安排、能力提升來調整。例如要減少環境中的干擾源、將工作分段,且難易穿插,如果是因為對功課感到困難而拖延,就需要先解決學習能力的問題。

7.行動力

執行能力部分可以從訓練反應時間的桌遊引導,例如心臟病及眼明手快…等等遊戲,可以參考直播中提到的兩款反應力卡牌

眼名手更快_顏色數字大亂鬥.png

8.意志力

意志力和內在動機有關,孩子是否能從中得到滿足感很重要,這可以回歸到計畫表或日誌,當孩子發現自己原來可以做到很多事情時,就會有內在成就感,產生內在趨力,堅持完成,已得到更多的成就感,而滿足。

9.分配能力

跟孩子討論,事情是否有適合做或不適合做的時間點,例如太早或太晚的時間可能不適合練琴,會吵到鄰居。

10.判斷能力

請孩子列出想做的事和該做的事,大人可以一起檢視是否恰當,列完後甚至可以請孩子試著排順序,說理由,親子一起討論。

11.分析能力

當事情很多時,孩子可能會不知道該從何處著手,例如收拾書包或書桌,可能會因為太亂,而不知道步驟,這時大人就需要先教導策略。

12.衡量能力

孩子可能會因為不了解自己的能力,或太要求完美,而過度安排自己的計劃,或目標設定太高,一樣可以透過日至,陪著孩子一起檢討,衡量自己能力,提醒孩子適當放過自己,會開心許多。

別再叫孩子快一點,用對方法省力又有效

下次當孩子又表現很懶散,動作慢吞吞時,爸媽別再只是一味叫他們「快一點」了,綜合以上,相信各位家長都學到了非常多招,可以幫助孩子。畢竟懶散拖延的孩子往往是缺乏一些技巧,而這些技巧不靠大人的引導,往往不會自己改善!只要我們多用心觀察,分析出孩子是因為什麼因素導致容易懶散、沒動力,再針對該項能力進行補強,搭配獨家的《內在行動力評核表》&《倒數計時約定鐘》,一起協助孩子改掉拖延壞習慣!

111.0922-棋盤式計劃表-文章圖-01.jpg

arrow
arrow

    天才領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