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爸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阿嬤會這麼寵孫子?為什麼不會像年輕時帶我們一樣,嚴厲要求孫子?其實,阿嬤疼孫是有科學根據的!美國埃默里大學人類學系教授裡林(James Rilling),在他的研究中為這個謎揭開了謎底。
阿嬤看到自己孫子女,大腦的情緒同理心區域會變活躍
裡林教授刊登在《英國皇家學會報告 B系列》(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期刊中的文章〈The neural correlates of grandmaternal caregiving〉發現,當阿嬤看到孫子女時,腦部與情緒、同理有關的部分都會變得活躍。哪怕只是照片,看到孫子女都比看到兒子更有同理共情的感覺。
在研究中,裡林教授找來了50 名與孫子女關係良好的祖母,詢問她們作為祖母的經歷,包括很多具體細節,比如和孫子女在一起的時間,共同做的活動,對孫輩的感情深淺等等。
研究人員還對參與者進行了功能磁共振成像測試(fMRI),分別測量她們在看到自己的孫子女、不認識的孩子、孫輩的父母和不認識的成年人的照片時的大腦功能。
功能磁共振成像。圖片來源 /〈The neural correlates of grandmaternal caregiving〉
結果顯示,當阿嬤看到她們的孫子女時,大腦中與情緒同理心相關的區域會被激活。裡林教授說:「這顯示出,阿嬤在與孫子女互動時,更容易體會到孩子們在情緒上的感受。」所以如果孫子笑,阿嬤也跟著感到愉快;如果孫子哭,她們也會跟著感到難過、不安。
但是,當阿嬤看到孫子的父母(自己的孩子與配偶)照片時,阿嬤腦部的反應完全不一樣。變成是大腦中與認知同理心相關的區域被激活。代表著,阿嬤可能試圖從認知上理解成年孩子的想法、感受以及背後的原因,相比之下,會比較少地從情感方面去共情。
所以祖孫間有那麼好的情感連結是人的天性,別再怪長輩過度寵孩子了。我們可以討論的,是和爸媽溝通彼此的教養原則,建立共識。
「祖母假說」-看看阿嬤帶孫的好處
裡林教授說:「我們經常認為,父親是僅次於母親的最重要的照顧者,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在某些情況下,祖母才是主要的育兒幫手。」
有一種稱為「祖母假說」的理論表明,人類女性壽命較長的原因,是因為她們為後代和孫輩提供了進化上的好處。另一項對傳統社區的研究也提出,祖母的存在縮短了女兒的分娩間隔,從而也增加了孫子孫女的數量。
裡林教授在這篇研究中也提到,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祖母積極參與養育,與兒童認知功能的改善、學業成績的提高以及情緒和行為問題的減少有關。像是在巴基斯坦農村地區,和坦尚尼亞的哈扎狩獵採集者中,祖母負責護理、餵養照顧孫子,對他們的認知、精細動作和社會情感發展都呈現正相關。
無論哪個國家,阿公阿嬤都是父母育兒的好幫手
從研究中,終於知道原來阿公阿嬤寵孩子是天性使然,而且阿嬤育兒對孩子也有一些幫助。埃默里大學也提到他們會繼續研究,希望能發掘更多細節,找到讓祖父母跟父母合作分工帶孩子的方法,讓整個社會有更好的支持系統。
參考文獻:
1.Rilling, J. K., Gonzalez, A., & Lee, M. (2021). The neural correlates of grandmaternal caregiving. Proceedings. Biological sciences, 288(1963), 20211997. https://doi.org/10.1098/rspb.2021.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