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出「我很爛」、「我就笨」、「我就很膽小」、「我很廢」時,你的感覺是什麼呢?不少爸媽心裡也會很困惑,孩子明明表現很出色,但為什麼總認為自己不行呢?怎麼總是把自己想的那麼差?其實孩子會說自我否定的話是有原因的,爸爸媽媽應該要正視它,並予以引導,因為,當孩子自我否定久了,就真的會往那個方向去。
容易自我否定的孩子,會有哪些行為表現?
你們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情況嗎?別擔心,往下看爸媽該如何回應的方法!
英國研究發現:太容易否定自己,會造成低自尊問題
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做過調查實驗,他們發現容易否定自己的悲觀主義者,往往會出現低自尊的表現,像是無論遇到什麼事情,總是會想到最壞的結果。
牛津大學精神醫學系的梅勒妮芬內爾(Melanie Fennell)教授,也在他的著作《克服低自尊》中提到,有些人的低自尊情況則很嚴重,他們會連續不斷地產生自我否定的想法,在遇到一點挫折時,也會產生強烈的自責。他們認為自己不具備應對挑戰的能力,也不相信自己可以維持和人長久的關係。他們看不見自己的優勢,而在遭遇問題時,他們傾向於認為這些問題就是自己的寫照。
為了避免孩子的自我否定行為,未來演變成低自尊的性格,從小的教養和父母的引導就非常重要,讓我們一起來學習!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自我否定的行為?
1.為了避免自己受傷
通常這樣的孩子是聰明的,但內心很玻璃心,欠缺自信,因為擔心會被他人批評,所以乾脆先自我解嘲,這樣別人通常就不會再說,或者別人說的時候,也就沒有這麼難過。
2.環境充滿負面暗示
孩子可能被同儕用語言譏笑或霸凌,例如「你看起來好蠢唷!」或者是身邊的大人也常用負面話語形容孩子,例如「你怎麼這麼沒用!」「你怎麼什麼都不會」…等。當孩子周圍的人總是喜歡說話如此直,或開這種不好笑的玩笑,充斥負面暗示的語言,孩子聽久了,自然會認為自己就是如此,而產生自我否定。
3.孩子陷入憂鬱情緒
有的孩子天生耐挫力比較低,容易在碰到挫折時,陷入憂鬱中跳不出來,一直被挫敗感困擾著。
4.孩子想尋求關注
當孩子沒有解決方法,總是依賴大人協助,或大人過度保護令孩子沒有問題解決能力,孩子就可能會用自我否定的方式來獲取大人的關注。如果我們這時只是一直跟孩子說,「不會呀,你不笨呀!」這樣反而沒有解決孩子想尋求關注的根本問題。
5.孩子陷入習得性無助
這通常是來自太多的壓力、焦慮以及挫敗感,他已經努力過卻沒有受到鼓勵,令孩子產生悲觀的想法,例如:
◆當事情錯了、失敗了,認為都是自己的問題
◆對於成功或勝利覺得都是運氣、湊巧,跟自己無關
◆總是一直執著自己弱勢或錯誤的地方
◆面對困難就想放棄,壓力大就想逃避
◆常常沒有學習的動機
◆全盤放棄,什麼事情都不想做了
孩子否定自己時,爸媽該如何正確回應?
1、當孩子說:我不會!
我們第一直覺可能會想說,「你再試試看」…,但孩子會覺得,我就是已經試過了但真的不會,其實這時爸媽可以這樣說:
◎「我也有不會的呀!」-這樣說可以吸引孩子注意,讓他們從負向情緒中跳出來,同時也是增加孩子認知彈性,讓他不要固著於失敗和不行。
◎「我們來看看哪裡不會?」-根據心理學的自證預言,如果孩子常常說「我不會」,未來會變成習慣,真的就變成越來越多東西不會。所以我們可以請孩子說出哪裡不會?這樣說可以改變孩子的思考習慣,引導孩子在面對問題及挫折時,學會先去思考解決方法,而不是陷入情緒之中。
2、當孩子說:我沒辦法!
這時爸媽可以這樣說:
◎「我們一起來試試看!」-用「我們一起」開頭很重要,可以和孩子建立同伴關係。當孩子感覺到是有隊友時,他們也會比較安心。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時,他們也會覺得自己其實沒有那麼差。
◎「先想想先不用做~」-很多孩子會害怕做錯而不敢開始,這樣說可以訓練孩子策略規劃的能力。當孩子覺得自己做不到時,不要給他時間的壓力,在不緊張的情況下,提醒他先想想看。由爸媽帶著孩子一起先想解決辦法,讓他們知道不急著馬上有答案,孩子的情緒也會比較舒緩,這都是練習耐挫力和問題解決力的方法。
小一小二之前,也可以用繪本書來做引導,從故事中去教自信心和策略思考能力。
3、當孩子說:我很笨!我很爛!
有些國小以上的孩子,很常會直接說「我很笨!我很爛!」,這時爸媽可以這樣回應:
◎改變負面極端語言-要問問孩子,他這些「我很爛」的負面極端語言中,其實真正想要講的是什麼?可以教他們應該怎麼說比較好?像是可以說「我現在很生氣」、「我覺得我怎麼都不會」。教他們用完整表達,來取代負面極端的語言。因為若孩子將我很爛這種語言朗朗上口時,變成習慣對未來學習和人際都會有很大負面影響。
◎大人誠懇的鼓勵-有時候我們在鼓勵這些孩子時,他們可能會回說「我就是不會啊」、「我就是很差啊」,其實這跟我們鼓勵的方式有關。如果我們只是很簡單鼓勵一句「你很棒呀」,孩子都是很敏感的,他們非常清楚能感受到,大人是不是認真在鼓勵自己。
所以鼓勵時要誠懇的「具體描述」,可以多鼓勵他們過程的努力,其實孩子是一張白紙,我們教孩子重視努力的過程,孩子就會跟著看重過程,可是如果我們是只有讚美結果,孩子也會變得非常注意結果,如果他們本身耐挫力不高,就會變得更有挫敗感。
自我否定不可怕,重點在家長的引導
孩子出現自我否定的情況並不可怕,因為這也說明了孩子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這遠比孩子一直非常自我中心要好。但是在發現孩子有了這樣的表現後,家長就需要進行相應地引導,從正確的回應話語中,才能幫助孩子慢慢建立起他們的自信心、耐挫力和自我認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