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是長大最好的機會,父母一定要教四件事:
第一件事、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他當下最需要的是情感的支持,而不是大人告訴他方法。
我們可以跟孩子說,「我知道你不喜歡做不好的感覺」、「我陪你一起看看該怎麼辦!」當孩子有了情感的支持,他就會自己去尋求解決策略。
一個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是長大最好的機會,父母一定要教四件事:
我們可以跟孩子說,「我知道你不喜歡做不好的感覺」、「我陪你一起看看該怎麼辦!」當孩子有了情感的支持,他就會自己去尋求解決策略。
從衛福部4年一次的「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2022)」可見,學齡兒童父母親工作狀況,父母親均有工作者占 73.6%,在雙薪家庭佔7成以上的狀況下,孩子接觸最多教育的地方就是學校,與老師的溝通也成為每個家庭了解孩子的重要渠道之一。
從下圖中也可以了解老師對孩子的關心,孩子都有記在心裡,父母也該多多關心自己孩子在學校的狀況,親師溝通成為一個需要注重的議題。
很多父母都說,孩子都不肯聽大人的,其實這跟我們的教養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四種表達方式,讓他更願意聽:
我們在教小孩常有一種習慣,就是當他做不對時,就會急著想要教他對的方法。
國內的調查發現,有超過六成的孩子,當面臨負面情緒來時,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更選擇不跟爸媽説。大家覺得情緒只有六歲前難教?錯了!外顯情緒其實好教,但七歲之後,很多挫折放在心裡轉成壓力,更難教!
現在孩子情緒管控不好,還不會求助大人,令人更是憂心。有一次,我問了一個國小的孩子:「人家弄你,讓你很生氣,你為何不跟爸媽説?」結果,這小男生回我:「説了也是白説,他們也不懂!」
我想,孩子要表達的正是-「大人也不懂我心裡在想什麼」。
EQ非天生,要靠後天學習,父母跟孩子都要共同成長,快來看看到底該怎麼教~
調查發現,國中小階段的孩子,面對自己負面情緒,大多不知如何有效調節。而孩子身邊的大人,不論是學校老師或家長,能否提供良好的情緒發展與教養環境,對孩子影響極大。
六成二的中小學生表示,如果心情不好,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找誰訴苦,才能讓心情比較好,國小的比率更高,接近七成。男生的情緒表達障礙大於女生。國中男生有將近一半就算心情不好,也不會說或寫出來。
近期中國吃播流行吃一種叫做「蠟瓶糖」的糖果,這種外表繽紛討喜的糖傳到台灣,在蝦皮等大型網購平台都買得到,甚至在夜市也可以看到他的蹤跡,但近日卻被爆出成分不明,衛福部指出蠟瓶糖目前並沒有完整標示,也無更進一步的進口商資訊,未經核准輸入就販賣,恐怕已經違法。
五顏六色的「蠟瓶糖」,被製作成各種精緻可愛圖案,有些商家標榜用蜂蠟製成外膜,內餡包糖漿或果醬,咬下去有爆漿口感,在網路推薦流傳下,從中國大陸紅到台灣。但衛福部指出網購的蠟瓶糖並沒有完整標示,也無更進一步的進口商資訊,未經核准輸入就販賣,恐怕已經違法。
中秋節前後烤肉聚餐活動多,每年都是罹患腸胃炎高峰,據疾管署資料顯示,近期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為5年同期最高,學校陸續開學也會增加腹瀉群聚的風險,預估中秋後腹瀉就診上看15萬人次,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勤加洗手及飲食衛生。
疾管署指出,9月1日至7日一週內腹瀉門急診就診達130,472人次,且今年上半年已有47件諾羅病毒腹瀉群聚與烤蚵相關,提醒大家中秋燒烤除肉類、蔬菜外,蚵、貝等帶殼水產亦為民眾喜歡之食材,提醒民眾燒烤時應做好留意食材新鮮,勿有腥臭味。
此外,疾管署也特別呼籲,烹烤蚵類務必於殼打開後再繼續烹煮3至5分鐘至全熟,勿追求口感而殼未開或未熟即食用,造成腸胃不適或感染腸胃炎。
現在很多孩子情緒起伏很大,對父母生氣,回到家就大吼大叫,如果你要讓你的孩子情緒穩定,一定要常跟孩子說這四句話:
「你可以哭,你可以生氣,需要我的時候可以來找我。」
暑假將畫下句點準備迎接開學,許多家長開始擔心孩子是否能夠順利融入新的學校生活,對於不太會跟人互動的孩子,進入團體後要與同學建立良好關係可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性格特質,針對性地幫助他們克服社交困難是非常重要的,一起來來看看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團體生活。
1、個性敏感,不喜歡被碰
2、內向害羞,觀察的時間要很久
3、不知道怎麼跟人互動
4、有事不敢主動跟老師說
5、無法融入團體
6、玩一玩就容易起衝突
7、不會交朋友
8、跟人玩總是愛控制、愛支配
9、過度熱情,玩一玩會過度興奮
10、說話直白,容易得罪人
《穿長靴的貓》由日本飛行船劇團原班人馬製作演出,將廣泛流傳全世界的歐洲童話改編成溫馨、勇氣與冒險的舞台音樂劇。演出內容不但保留法國民間文學極富生動的情節,同時將獨具特色且精緻的面具服裝、道具布景引進其中;饒富寓意的演出同時引領觀眾進入神奇的異想世界,巧妙結合活潑、動人的旋律,配合演員精湛的肢體動作,呈現奇幻絢麗的視覺與聽覺的震撼,帶給大家有別於以往風格呈現的全新感受!
爸爸、媽媽在一場意外中喪生,只留下一間磨坊、做麵包的工具以及一隻貓咪給三個孩子。「別難過了,讓我來幫你們吧!請給我一雙靴子、和一件斗篷。」這隻既聰明、又會說話的貓咪,是否能運用牠過人的智慧,帶領著小主人化解危機?三個孩子是否仍能保有父母教授的樂觀和正直的心?
我們期待能把這個世界美好、幸福的一面,盡可能的傳遞到這些將在未來大放異彩的孩子們心中,讓他們懂得同情真實生活中的不幸遭遇、激勵孩子運用斑斕多彩的機智來爭取心目中理想;遭逢艱困之時能凝聚正向的力量、開創嶄新的希望。包含著這一層意義,「穿長靴的貓」正式登場!
很多孩子會一遇到挫折就生氣、逃避,而且父母最頭痛的是都不能好好說,這種小孩表面上是挫折容忍度不好,但研究卻發現,事情做不好就出現易怒生氣的行為,其實是一種大腦情緒調控出了問題。
這篇就從腦科學的角度,為大家解密這種做事受挫就易怒、不能堅持的小孩,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又應該怎麼教?
1、事情一做不好就生氣
2、遇到挫折很容易放棄
3、常常說不得、一講他就生氣
4、常常生氣父母、怪別人
5、不能被拒絕!被拒絕會崩潰
6、挫折容忍度低
7、做事常常不能堅持
8、做不到也不會想辦法
9、情緒上來時都聽不進去
10、都用生氣的都不能好好說
天才領袖教育中心擴大徵才,歡迎喜歡小兒領域的專業老師加入~
1、薪資6-7萬以上(培訓期後)
2、專業簽約金6萬元(詳情見約定事項)
3、週休二日,業績獎金、三節獎金、生日禮金、年終獎金
4、由資深治療師進行教育訓練,結業後有受訓證書,累積專業資歷
5、定期讀書會、期刊報告、個案討論,提升專業度
6、交通便利,本公司位於在古亭捷運站出口
7、設備新穎,老師皆獨立教室使用
8、具有全球最新的心智桌遊及智能教具
收到很多家長反應,孩子個性很倔強、缺乏彈性,這類孩子通常堅持度很高,聽不進大人的建議,因此親子間常會爆發衝突。例如,孩子不願意大人幫忙,堅持要自己來,但做不好時卻一直生氣,真是不好教!其實,這是因為他們在很多情況下「不能變通」,所以無論軟硬兼施都沒有效果。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與倔強固執、不能變通的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呢?一起看下去~
個性倔強、不能變通、缺乏彈性的孩子,爸媽該怎麼教?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發展至關重要,父母平時的管教言語及表達方式,如果常常是生氣大吼大叫,或是嚴厲的怒罵,研究發現,會造成孩子大腦結構改變,影響孩子的社會和情感發展,以及他們的大腦發育。
這是出自國際期刊《發展與心理病理學》(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中的一篇研究〈Prefrontal cortex and amygdala anatomy in youth with persistent levels of harsh parenting practices and subclinical anxiety symptoms over time during childhood〉。
暑假過一半,爸爸媽媽接下來帶孩子去哪裡呢?8月來天才領袖桌遊繪本館玩耍吧~
我們8月推出門市活動:有超好玩的DIY手作課程,跟老師一起創作最有創意的作品,讓孩子發揮無限想像力!
還有結帳滿額禮,可以把專屬小禮物帶回家,多一個玩具一起過暑假~
「媽媽,好久…媽媽,快點…媽媽…」小齊催促著。
「小齊,等媽媽洗完碗就幫你弄好嗎?」媽媽說。
「我不要,我就是要現在!」小齊開始唉叫了…
你們家中也有這種「不能等待的小齊」嗎?小齊媽媽說,小齊在幼稚園在才藝班都被誇獎很乖,但殊不知每次媽媽帶小齊出門都好有壓力,因為只要等待,小齊就會有情緒,連放學媽媽想跟老師說個兩句話都難,在家更誇張,沒立即滿足小齊,小齊甚至會摔東西。兇也兇過、罵過也罵過,也試過好好溝通道理,但小齊沒耐心、不能等的毛病始終沒改變…
1、個性很急,常常不能等
2、要人家馬上理他(不然就生氣)
3、做事沒耐心,會放棄不想做
4、一失敗(或做不好)就生氣
5、常常沒耐心等大人說完話
6、請他排隊或等待有困難
7、急著說自己想說的話
8、常常看到就急著出手去碰
9、常常在抱怨「還要多久?」
10、跟他說「等一下」他就不高興
很多孩子的個性很急、沒耐心、不能等,有時候看到什麼就想要,或是要爸媽馬上過來,這是因為孩子的大腦神經系統裡的「抑制衝動系統」還沒有成熟導致,有3種引導話術,可以幫助孩子發展自我控制力。
當一個孩子沒耐心不能等的時候,父母可以具體告訴他,「再等30秒就好」或是「你唸完一本書以後我就去找你」,前期是給孩子具體又容易達成的目標,先建立他成就感,引起願意配合的動機。
收到許多家長反應現在的孩子都不專心,不專心學習、不專心吃飯、不專心聽人講話,甚至連玩都不專心,常常會發呆恍神,容易被其他事干擾、吸引,幼兒時期的專注力會影響未來的學習,孩子缺乏專注力真的讓爸媽和老師都很頭痛!,其實多數孩子的「不專心」是可以避免的!5個影響孩子專注力的外在原因,以及幫助孩子變專心的實用方法,一起來了解吧!
如果孩子長時間接觸快速跳動的螢幕,不但眼球小肌肉容易疲乏,也會讓視覺追視的能力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