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孩子類型正確管教-王宏哲
蘋果日報 副刊 LifeStyle [E10] 2013/6/14
![]() |
【好動型】 好動型孩子活動量高, 成天蹦蹦跳跳玩不停, 也因此規律性較差,較無法專心學習, 生活規律難養成, 同一件事總是要一再提醒。 |
![]() |
【抗拒行為】
好動型孩子即使知道家長期望, 還是會想照自己的方式, 導致家長覺得孩子我行我素, 要求孩子規律執行的事也易跳票。 |
![]() |
【引導方式】:降低標準 此類型孩子精力充沛有創意, 無法做好簡單的小事, 若無傷大雅的事就別太苛求, 例如玩具收進桶子整潔即可。 |
![]() |
【敏感型】 敏感型孩子堅持度高, 對自我要求較帶完美主義, 因此挫折容忍度低,較敏感脆弱, 不能被批評,愛面子不服輸, 喜歡照著自己的意思。 |
![]() |
【抗拒行為】
這類型孩子會配合家長以得到讚美, 甚至為達目的不顧一切反抗, 像看到別人玩球被誇獎, 自己也要搶球來玩,希望獲得誇獎, 不給他球就生氣。 |
![]() |
【引導方式】:顧及尊嚴 向孩子解釋不同選擇的後果並表達期望, 如家長要孩子別穿白衣畫畫以免弄髒, 若孩子堅持穿,就讓他承受後果, 但家長勿再落井下石,顧及尊嚴。 |
![]() |
【情緒型】 情緒型的孩子易為小事而有情緒, 情緒來的時候可能又急又快; 自信心有時比較不足, 不喜歡在團體中表現。 |
![]() |
【抗拒行為】
這類型孩子發現家長不願配合自己時, 會感到憤怒或愧疚, 而產生激烈情緒反應, 例如悶不吭聲、以憤怒表情抗議等。 |
![]() |
【引導方式】:正面溝通 家長不要帶著情緒管教, 可暫時離開現場, 同時要求孩子冷靜後再溝通, 家長要以正向的說法取代負面詞彙溝通。
|
![]() |
【散漫型】 散漫型孩子往往看起來漫不在乎, 注意力不集中, 察覺他人臉色和環境變動的能力較低, 例如會看遠處發呆, 易放棄或逃避需持久學習的項目, 不太會計劃事物。 |
![]() |
【抗拒行為】
這類型孩子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家長的要求是什麼, 話根本都沒有聽進去, 就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做, 例如在課本上亂畫畫等。 |
![]() |
【引導方式】:清楚引導 這類型孩子較不敏銳, 家長一次要求他做一件事情, 並直接明確告訴他正確的做法, 免得孩子不懂大人要什麼、該怎麼去做。
|
【專家說】小兒職能治療師 王宏哲 尊重孩子的性格及情緒特質,試著理解孩子的行為想法, 發展相對應的引導方式,當親子不同調時, 依孩子情緒特質因應,能避免傷害孩子自尊心和親子關係。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supplement/20130614/3508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