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手、把東西放嘴巴、咬筆、咬衣服等,都是屬於一種口腔感覺尋求行為,這樣的行為在2歲前是正常,因為寶寶會用口腔來幫助探索及認識世界,而且這樣的口腔刺激還能有自我安撫的效果。
但如果孩子都過了兩歲,還常出現這些行為,那爸爸媽媽可就要注意了:
1. 經常將玩具放到嘴巴
2. 會咬或吸衣領、袖子,甚至咬襪子
3. 咬筆桿
4. 把頭髮放嘴巴
5. 吸手、咬手咬指甲等
孩子尋求口腔刺激,不外乎這幾個原因
★ 自我安撫:
嘴巴和舌頭以整個身體來看,佔的比例雖小,但大腦的感覺皮質區,卻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也就是說嘴巴和舌頭上佈滿了密密麻麻的感覺神經,因此當我們過度刺激、不知所措、焦慮或緊張時,會想要透過滿足口腔的感覺,而獲得安撫、幫助冷靜。
★ 幫助專注:
這通常和咬這個行為有關,因為咬能刺激嘴巴附近肌肉,產生強烈的本體感覺,孩子會感到更容易專心,其實不少大人在想事情的時候,也會出現這樣的行為,不妨仔細觀察,而這可能也是孩子的鉛筆,常會有一堆齒痕的原因了。
★ 排解無聊:
有些孩子在無聊時,會去尋求感官刺激,例如吃手、咬衣服等,通常口腔感覺處理有狀況的孩子,如太敏感、太鈍,就會容易出現這些的行為,來滿足肌肉及大腦的感覺需求。
★ 生理警訊:
孩子長牙、蛀牙或牙齒不舒服,也有可能會把東西放嘴巴,這可以讓牙醫檢查確認。而某些發展問題,例如發展遲緩、自閉症,其心智成熟度低,孩子會停留在感覺運動期,偏好感官遊戲,這需要早療積極介入。還有些疾病,例如異食症,孩子會去吃不能吃的東西,像橡皮擦屑、頭髮、紙等,原因尚不清楚,如果孩子有長達一個月以上時間持續食用這些異物,且這種食用行為在發展上被視為不適當的行為,就建議尋求心智科協助。
孩子愛把東西往嘴塞,怎麼辦?
對於孩子老愛把東西放嘴巴的行為,爸媽可以這麼做:
1.多吹:
吹可以強化口腔周圍力氣,用力過程就是提供感覺輸入,因此可以讓孩子多吹泡泡、吹畫、吹紙片、吹口哨、吹樂器、吹蠟燭……等。
2.多嚼:
咀嚼能刺激牙齦,滿足口腔所需感覺,也能提供警醒,增加專注,因此給些孩子可以咀嚼的食物是必要的,例如蘋果、堅果、玉米麥片、肉排、義式脆餅、蒟蒻條……等。
3.多用:
可以幫孩子做口腔按摩,孩子不配合,也可以利用電動牙刷,來達到按摩口腔的效果。此外,建議多用細吸管來喝東西或吹東西,因為使用細吸管時嘴巴會比較費力些。
4. 多吸:
讓孩子多費力吸,才能滿足口腔感覺,例如吸優格、濃稠果汁,自己打的果汁會更好,像香蕉牛奶、木瓜牛奶、火龍果牛奶,只要水果量多些、奶量少些,就可以比較稠。
5. 多嚐:
有機會讓孩子多嚐一下冰、酸或辛香料,也是滿足口腔感覺的好方法。
6. 多玩:
讓舌頭多活動,例如故意將海苔黏在嘴巴周圍,鼓勵孩子伸出舌頭將海苔舔進嘴巴;此外也可以讓孩子連續發出PaTaKaRa的音,讓舌頭變換不同的位置來發聲,也能帶著孩子玩捲舌的遊戲,說說繞口令,這些口腔運動也都能達到滿足口腔感覺的效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