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晴常常控制不了自己,在學校容易離開位子,看到同學去哪就忘了自己要做的事情,也跟著跑去,所以很容易被提醒,這樣不可以,那樣也不可以,當看到其他同學被稱讚時,他會問「那我呢?我有很棒嗎?」

其實,當提醒不可以改成可以做什麼的時候,小晴會願意控制自己,例如:與她約定好好坐在位子上,當她有成功一次,就可以好好的肯定她的行為,她會願意控制自己不離開位子久一點。

0928-我也很想做好但我就是做不好-06-700.jpg

另外,家裡有超過一個小孩的家庭教養,很容易讓表現較差的孩子成為被忽略的人,即便父母自認做到對孩子們公平公正,但在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閒聊或讚美中,例如「妹妹跟哥哥不一樣,妹妹才3歲,就能用積木拼出一座城堡耶」,孩子還是能從父母的語言或表情中感受到比較。你知道嗎,老是做不好的孩子,內心其實很想得到肯定,也很想要表現好,但偏偏做不到大人的期待,所以只會被罵、被忽略。

有時候,父母看到孩子的正向行為會覺得這是應該要做的,沒什麼好稱讚,但是只看到負面行為就有所反應,並不會讓負面行為消失,長期以來,孩子的心裡會充斥更多負面思考:「就算我努力了,你也一定不會看到!」反而造就自尊心低落,親子關係更加緊繃而已。

其實只要是孩子,都會想要獲得父母的關注,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先天氣質也不同,父母不妨分析孩子的優劣勢,多讚美優勢部分,用優點去帶動劣勢,幫助表現差的孩子變得更好。畢竟,爸媽的角色是鼓勵孩子一步一步向前進,不是嗎?

arrow
arrow

    天才領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