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87387725_fb-link_normal_none.jpg

猴痘自2022年6月被疾管署列為第二級法定傳染病後,在台灣已累計40例確診病例,且本土案例比例較高,又分布於多個縣市,令民眾更加關注疫情發展。到底猴痘如何傳染?應該如何預防?專家建議做好「一關鍵動作」+五不三要原則,可讓病毒量大降!

台灣本土病例激增13例 恐持續至5月初

台灣連續數周都有猴痘本土病例,疾管署4/18宣布,國內新增15例猴痘個案,且有13例來自本土,分別為新北6例、桃園5例、台北及高雄各1例,北部風險較高。

疾管署評估急增的個案應和清明連假社交行為增加有關,由於猴痘的潛伏期有21天,預估疫情恐持續到4月底、5月初。

社區感染風險恐持續提高,首先要了解猴痘傳染途徑

猴痘是一種人畜共通的傳染病,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首次被發現於猴子身上,故有此稱。

猴痘病毒的潛伏期約為3-21天,通常為6-13天。至於猴痘傳染途徑與方式,包括:

1.密切接觸已感染病毒的人或動物

與感染者皮疹的密切個人接觸或皮膚接觸。

2.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

如感染者的衣服、毛巾或床上用品。

3.性行為

若是透過性行為的皮膚傳染,感染者的生殖器及會陰區域皮膚也會發生病變。

不過疾管署表示,本波國際及本土疫情亦以性接觸傳播為主,國內個案之高風險接觸者監測迄今,未有發生感染情形,一般日常生活、工作接觸等感染風險低,民眾不需過度恐慌。

留意這10症狀 出現應盡速就醫

疾管署呼籲,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如出現下列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

感染猴痘後常見症狀包括:

1.皮疹、斑疹、斑丘疹
2.水泡
3.膿疱
4.發燒
5.畏寒/寒顫
6.頭痛
7.肌肉痛
8.背痛
9.關節痛
10.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

5不3要原則+關鍵1動作 預防猴痘病毒傳播

不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控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指出,目前社區出現更多案例是因為部分人太過輕忽症狀,一部分則是因為「沒有症狀」。有報告指出,約有2%到3%感染猴痘患者無症狀。

在目前這個關鍵時期,大家可記得這「5不3要」杜絕傳染。

「5不」包括避免到疫區旅行及接觸疑似病例;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避免進行不安全性行為;勿使用快洗或省水模式洗條避免病毒殘留;勿抖動病患穿過的衣物以免散播傳染性顆粒。

「3要」包括:接種疫苗;勤洗手、酒精消毒、戴口罩;食物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

另外,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施信如主任也提醒大家,猴痘病毒屬於有「外套膜」的結構,透過酒精可大幅降低病毒量,更好的方式是使用肥皂勤洗手

完整確實的洗手步驟很重要

因此,想要預防接觸到猴痘病毒,並防止病毒在社區傳播,最關鍵也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完整洗手」,不要只是用快洗或省水模式,應該確實做好洗手十步驟,就不必太過擔心恐慌了。 (洗手少了擦乾這一步,細菌反而增加8成)

200204-01-1.jpg

疾管署表示,猴痘疫苗開放第二階段預約接種,民眾自我風險評估「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自4月10日下午2時起可至疾管署「猴痘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平台」進行接種暴露前預防(PrEP)疫苗意願登記,及選擇欲前往接種之醫院。

延伸閱讀:

家長注意!腸病毒71型疫情上升,重症9前兆與預防方式一次看(4/7更新)

兒童衛教啟蒙:遠離病毒不生病!立體遊戲書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猴痘 猴痘傳染 猴痘症狀
    全站熱搜

    天才領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