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公司接到一通諮詢電話
媽媽說家中六個月大的女寶寶原本作息都很規律
近一個月突然變得晚上不想睡覺
到了原本就寢時間:晚上九點
就算大人不理會她 也能自己玩到十一點才入睡
媽媽表示最近沒有任何環境或人物事的變化
因此對於寶寶的作息改變感到非常焦慮
我問媽媽這個寶寶每天的日常作息活動為何
除了吃副食品喝奶睡覺外
下午與晚上都會有一段"上課時間"
有看字卡、坐旋轉椅、趴在大球上做運動、練習爬等等
而趴在大球上是最近一個月才增加的活動
聽完以上的訊息
我告訴這位媽媽
導致作息改變的真正原因應該是"前庭刺激過多"
諸如在椅子上旋轉、盪鞦韆搖晃等的感覺刺激
皆屬於"前庭刺激"
而前庭刺激除了能幫助身體產生合適的姿勢反應外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調節個體的警醒程度
例如原本是昏昏欲睡(警醒度過低)的人
經過旋轉或快速搖晃的感覺刺激後
能變得充滿精神
而原本可能正處於憤怒哭泣等情緒(警醒度過高)的人
經過緩和的搖晃刺激後 能漸漸冷靜下來
這就是妥善利用前庭刺激所能產生的功效
但 具備完整的感覺統合理論架構與概念的老師都知道
每個人對於各種感覺刺激的"門檻"不同
所能忍受的刺激量不同
產生的反應更大大不同
因此
對每位孩子進行感覺統合活動時
專業的老師會隨時觀察孩子的反應
以此操控活動所提供的感覺刺激量
所以
專業的老師能告訴家長
孩子所需要的感覺刺激種類為何
孩子所需要的感覺刺激量、頻率、強度為何
而不是每個孩子同樣都是衝滑板車100次、旋轉盤50下
照表抄課絕對不符合感覺統合理論的真諦!
我建議這位媽媽
降低讓寶寶坐旋轉椅的次數頻率
增加用玩具誘發孩子從坐到趴的姿勢轉換、爬行等活動
另外在睡前儀式中添加為寶寶身體按摩的步驟
藉由按摩提供的深壓覺來穩定寶寶情緒
上述方法應能逐漸改善寶寶不睡覺的情形
以上是今天與媽媽諮詢的內容整理
報告完畢!!!
文/天才領袖教育團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