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愛他,更該堅持-3歲以上是教規矩的年齡

63折!美國加州兒童發展學院最佳幼兒教具,全手工無染料智能布書

觸覺布書  

前幾天在超商看到一個爸爸,身旁大概3歲多的孩子在吵著買小車車,爸爸跟他說"我們是要出來買鮮奶的,不是要買車!",孩子繼續吵...爸爸再跟他說"我們家裡的車很多了,不要再買了!",孩子吵得更大聲...後來,爸爸受不了,可能也覺得很丟臉,轉頭跟孩子說"這是最後一台了,下次不准再要,這個情節,我真的很常被來天才領袖諮詢的家長問到,這裡面,對三歲多孩子的教養,節節敗退有幾個原因:
(1)爸爸當下急著滅火,想要找一個解釋,安撫孩子的情緒,但最後前後矛盾,讓孩子混淆教養的重點!

(2)爸爸忘了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車車以外的東西,孩子的焦點一直停在自己想要的!所以吵不停~

(3)這是最後一次...這種說法可能講過好多次了,孩子正在預期這種結果,家長反而中招了

非常能感同身受,面對三歲以上的孩子,爸媽們可能有一種"不得不..."的無奈,可是我必須要說的是,一次的不堅持,除了造就了家中的小汽車博物館,更造就了下一次孩子再用情緒對付爸媽,當起小霸王的機會!我們之前談到2-3歲的教養,再來,我們就得搞懂3-5歲這一群的心智發展,既會表達了,好奇心又重,愛問為什麼也愛挑戰權威,該怎麼教呢?訂好原則,千萬別讓你教養弱掉

 3-5歲寶寶教養重點

IMG_2853  

愛問為什麼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教授林惠雅指出,3〜4歲孩子的認知發展特徵,

是「表徵能力」逐漸進步,可以用一個抽象的東西代替另一件具體的事情

,例如:以手勢代表打電話,透過語言陳述剛才發生的事情…等,所以他

的語言能力會越來越好,開始進入一個喜歡問「為什麼」的時期,但是他

的問題經常會沒完沒了,以致於父母最後只好要孩子閉嘴。 

林惠雅老師認為,父母面對這樣的情況時,不要斥責孩子或嫌他煩,否則會

減少孩子探索環境的好奇心,往好處想,這顯示孩子有旺盛的求知欲,建議

父母,除了給答案之外,也可以引導他思考:「那你想想看是為什麼呢?」

,讓孩子把時間花在想答案,同時也能訓練孩子的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可

避免孩子不間斷地問下去。

 IMG_3068  

善用賞罰建立規範

從發展心理學者的Erikson的理論來看,3〜6歲的孩子處於自動自發或退縮

內疚的階段,因為對環境很好奇,就時常惹出意外,但如果父母對他使用太

強烈的處罰,則會讓孩子變得退縮、被動。再加上在道德發展方面,他們對

事情對錯的判斷會依據結果的好壞來判定,如果結果是好的(被稱讚),他

就會認定這是件好事,要是結果是壞的(被處罰),他就會覺得這是不對的

事情。因此,綜合上述所言,如何利用適當的鼓勵或處罰來建立這個階段孩子的規矩

,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要在合理的範圍內鼓勵孩子的好奇探索,但也要在有不

適當行為時想辦法加以制止。

 2015-05-12_175655  

林惠雅老師提供以下教養建議:

1.3歲以上的孩子喜歡模仿,因此父母就是孩子學習的對象,應以身作則,

即使生氣也別情緒失控。

2.平常多鼓勵孩子,且要具體指明孩子的良好表現,而不僅是空泛地讚揚孩子

的人格(如:你真的好乖、好棒),孩子會不知道是哪裡做對。不論讚美或責

罵,都應對事而不對人。

3.制止孩子行為時,要給他替代的行為,否則孩子也不懂得你希望他做什麼,

就會不停闖禍,舉例來說,要他「不准在地板跳,會吵到鄰居」的同時,可以

告訴他:「請你去床上跳」。

4.提供孩子一些選擇,告訴他每個選擇的後果,並徹底執行,但不是一輩子只

能選一次,下次他有機會改變自己的選擇,如:要吃飯,還是要看電視。

5.當孩子失控時,暫時將他從有趣的環境隔離到無趣的環境反省,等孩子願意

改變行為後才可回來繼續玩。

6.用孩子能理解的話語跟孩子講道理,但盡量用2、3句話說完,不要嘮叨不休。

 新書new  

出處:Baby Life9月刊   作者:王宏哲/黃登漢/柯良宜/林惠雅/育兒生活共同編制

 

arrow
arrow

    天才領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