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才領袖教育中心/兒童發展醫學王宏哲

小小孩用搶打的,這樣的社交發展正常嗎.png

上星期一位家長帶孩子來找我評估,我看完孩子的社交互動,感到很擔心,因為孩子的眼神互動很差,甚至連我手上的玩具,我示範的遊戲,都沒有什麼興趣。於是,我問了一個問題:"媽媽!他平常有玩伴嗎?他會去看其他孩子正在玩遊戲或玩玩具嗎?"媽媽說:"他平常沒有玩伴,因為我覺得其他孩子身上很多病毒、細菌,所以我希望他別跟人家湊在一起玩。而且,我很擔心這個年紀的孩子,就喜歡拿別人手上的,養成搶的壞習慣,所以我不准他去碰別人的玩具。"。我其實最害怕教養得極端教養派了,因為這樣對孩子的發展真的很不好,於是我決定好好的衛教。

幼兒就是從遊戲中,培養出社交能力

玩,是培養社交很重要的媒介。科學類的腦造影期刊發現,1歲半內的嬰幼兒,透過眼神觀察別的孩子的遊戲行為,自己大腦裡的感官運動區、社交情緒區域全都活化起來了,科學家推論,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很想要模仿,很想跟別人一樣,很想要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所以,遊戲是社會化的前身,怎麼會不重要?剝奪了孩子的互動與遊戲,眼神少了對人的互動,不就少了很多大腦被刺激的機會?

2歲前的孩子,喜歡自己玩

2歲以內的孩子,是自我中心時期,喜歡自在的玩遊戲,不喜歡被控制。有時候你越要孩子照著你的意思玩,孩子反而覺得很不好玩,就會造成親子互動上的困難。

2、3歲的孩子,別人手上的總是比較好

2、3歲的孩子,開始想共同遊戲,但經驗不夠,技巧不好,所以想跟人家玩,或喜歡人家手上的玩具,有時會用搶的,而且不喜歡只有單調或單獨的玩遊戲;

4、5歲的孩子,喜歡玩在一起

4、5歲的孩子,團體社交快速發展,會發現一起玩比較好玩,因為其他的孩子身上,有自己不能預測的遊戲能力,喜歡一起玩,不喜歡沒伴。所以結論是,別一直想控制2歲內;會推會搶,很多時候是正常;孩子越大,能找遊戲玩伴,才不會一直找媽媽陪玩。

孩子的社交互動,怎樣是有問題?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有關社交發展的,大家要仔細看看。 小晟,兩歲半,是家裡的”金孫”,平時由阿公阿嬤帶,聲音及語言很少,也幾乎不太跟人玩及看著人說話,不聽指令的跑來跑去就算了,有時大人想要求一些規範,小晟會尖叫逃開,連理都不理,爸爸媽媽都不知道孩子到底是不懂還是沒聽進去,而且不配合、不互動、不受控制的情形,並沒有因為年齡越大而越好,因此帶來問我,是不是該早點讓孩子去上學。 我跟孩子互動了好一陣子,也觀察了他的遊戲行為,發現這個孩子有社交情緒障礙,是自閉症的孩子。自閉症的盛行率逐年在增加,根據美國統計,2007年時6~17歲自閉症比率約11/1000,而2011~2012年的調查,自閉症的盛行率以增加至20/1000,也就是50個孩子中,可能就有一個有這種社交障礙。 目前已知的自閉症可能原因,包括基因遺傳或突變、腦部發育異常、長期暴露環境毒素、懷孕期間服用某些藥物、產程中的ㄧ些因素、以及父母親年紀較大等,而相信這些因素也能解釋為何自閉症比例逐漸增加。   

依照2013年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自閉症正確的名稱該稱為「自閉症光譜疾患(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簡稱ASD)」是一種發展障礙,之所以稱做光譜,是因為每個孩子的症狀有不同程度的區別,大家常聽到的亞斯伯格症、高功能自閉症、非典型自閉症全部都歸於自閉症光譜疾患中。

孩子主要在下列兩大發展出現問題:

社交溝通與社會互動:

未滿一歲的嬰兒即會對人的聲音產生興趣,朝聲音的方向轉頭,對人微笑…..等。但若是自閉症孩子,因他們缺乏與人的連結,欠缺與人情緒分享、情感交流的能力(例如不會因為完成一件事很開心得意的看著媽媽),因此很難與人建立親密感;在團體中,孩子因模仿力較弱,無法注意到大家正在做甚麼事、玩甚麼活動(共同注意力),也欠缺與人的眼神注視,且社交技巧差,常會被邊緣化。再者自閉症孩子在處理社交人際的大腦核心區域,其功能連繫不全,因此在同理心的發展、注意力、情緒上都會有明顯的困難。

語言、表情及姿勢表達

另外由於孩子在理解他人言語、肢體動作、表情上有困難,因此在這些非語言的溝通表達上,常會有挫折。即使有口語的表達,也會發現孩子使用的語句較為簡略、缺乏變化及想像力(缺乏假扮性遊戲的語言內容),也缺少情感,常會出現如鸚鵡般仿說、電報式語言(句子的組成多為名詞)、代名詞反轉(像蠟筆小新說”你回來了”)等現象。他們很憨直,不太能理解話中話或暗喻,例如”你吃飯了沒?”,孩子可能會一直告訴你,”我先跟你說我今天中午是吃麵!”。

侷限地、重複地行為模式、興趣或活動對於遊戲、生活習慣有自己特別的規則和興趣,且缺乏變化,甚至會對變化產生極大的情緒反應,無法接受;自閉症患者也可能對於按按鈕、開關門、旋轉物品(所以孩子普遍很喜歡車子的輪子)等重複性的行為特別著迷,也可能會出現搖晃、旋轉身體、拍手等的刻板行為,或者可能特別喜歡數字、符號或發光的東西。

在過去,臨床上自閉症通常都會至少三歲以上才會確定診斷,但其實現在國內外都已經認為這樣的年齡限制應該要下修,其實三歲以下的寶寶,若有下列的特徵,就要提高警覺是否有自閉的傾向。

三歲前要注意的社會互動發展

最後,如果想要輕鬆地更進一步了解自閉症,可以參考這個網站「貓宅譯文堂」所翻譯的天才傻寶系列漫畫,這是刊登於Decoboco研究所(發展障礙資訊網站)的網路連載漫畫。內容為自覺似乎是亞斯伯格症的漫畫家ひろせみほ老師,以詼諧有趣的角度描繪同為亞症者的兒子與有此傾向的女兒之生活點滴。

水果派_70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才領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