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場合中,孩子不跟親朋好友打招呼,不僅爸媽緊張,其實親朋好友有時也覺得尷尬,這時候大家習慣的緩頰方式就是,「沒關係啦!他可能比較害羞……」
殊不知,這句話可能會讓孩子更害羞!
「害羞」是一種氣質,害羞的孩子通常在社交的情境中會感到不太舒服,但他們是有能力學習適應的,因此用「慢熟」來形容他們可能會更好,如果直接貼上「害羞」的標籤,可能會令他們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反而更容易在社交場合退縮。
在社交場合中,孩子不跟親朋好友打招呼,不僅爸媽緊張,其實親朋好友有時也覺得尷尬,這時候大家習慣的緩頰方式就是,「沒關係啦!他可能比較害羞……」
殊不知,這句話可能會讓孩子更害羞!
「害羞」是一種氣質,害羞的孩子通常在社交的情境中會感到不太舒服,但他們是有能力學習適應的,因此用「慢熟」來形容他們可能會更好,如果直接貼上「害羞」的標籤,可能會令他們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反而更容易在社交場合退縮。
正確處罰會讓孩子反省,錯誤處罰只會讓孩子反抗。7個處罰孩子時絕不能做的事:
教孩子教到很生氣時,說的話不會是好聽的;做的判斷,不會是正確的。很容易做出跟事件「不對等」的失控處罰,所以暴怒要先控制情緒,不要先處罰~
許多父母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常常遇到孩子讀書不專心、對學習提不起興趣的困擾。其實孩子學習效果不佳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從內在情緒到外在環境,都會影響到他們的專注力,一起來學學提升孩子專注力好方法!
1、讀書時都在想東想西,不能專心
2、都不能靜下心來好好讀書
3、唸書時摸東摸西,浪費時間
4、念個書不能持續,一下子就起來
5、坐在書桌前其實沒在念
6、寫作業需要人家在旁邊盯著
7、寫功課常常不能專心
8、讀書提不起勁,常常無精打采
9、進度差,看了半天還停留在同一頁
10、常常不想寫、不想讀的態度
一個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是長大最好的機會,父母一定要教四件事:
我們可以跟孩子說,「我知道你不喜歡做不好的感覺」、「我陪你一起看看該怎麼辦!」當孩子有了情感的支持,他就會自己去尋求解決策略。
從衛福部4年一次的「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2022)」可見,學齡兒童父母親工作狀況,父母親均有工作者占 73.6%,在雙薪家庭佔7成以上的狀況下,孩子接觸最多教育的地方就是學校,與老師的溝通也成為每個家庭了解孩子的重要渠道之一。
從下圖中也可以了解老師對孩子的關心,孩子都有記在心裡,父母也該多多關心自己孩子在學校的狀況,親師溝通成為一個需要注重的議題。
我問過資歷長達10、20年的保母,我問她們:「妳覺得0~5歲的孩子,從以前到現在,帶法有沒有不一樣?」
保母們異口同聲地說:「難帶很多!」連資深的幼保人員都有相同的想法,所以絕不是媽媽教不好、不會帶小孩,而是時代改變,科學育兒真的很重要!
一年一度小朋友最期待的萬聖節來囉!
天才領袖今年居然鬧鬼啦!需要小勇士們的支援,等你來拯救天才星球!
|萬聖節好禮大放送
完成指定闖關任務&打卡,即可獲得以下好康
高敏感小孩常常讓大人感到束手無策。這類孩子對外界刺激的感受比其他孩子強烈,容易情緒化,並且在生活中面臨更多挑戰。大人無須過度的擔心及焦慮,只要掌握適當的教養方法,我們能幫助他們更好地面對感受與困難,逐步培養適應力和情緒管理能力。下面會提供幾個具體的教養策略,針對不同的敏感表現提供相應的處理方式。
1、很愛哭,常常因為小事就哭
2、不能被批評,講他他就會生氣
3、一點點小事反應就很大,感覺很敏感
4、毛很多,都要按照他規定
5、容易緊張擔心,怕東怕西
6、不能接受改變,環境適應差
7、對疼痛很敏感,有時反應很大
8、不喜歡被碰觸,人家碰他他會生氣
9、不輕易嘗試新的事物,甚至會逃避
10、常注意細節,會觀察到人家看不到的地方
孩子常對於未發生的事件過度擔心,像是擔心在學校會交不到朋友,考試會不會考不好,內心總是感到緊張和焦慮,這類的孩子有很高比例的性格是緊張焦慮型,這些情緒會對他們的生活和學習造成很大的影響,長期下來可能會造成自信心低落…等問題。他們在面對緊張焦慮的情緒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與排解,家長也常會忽略這一塊,其實是因為緊張焦慮情緒是壓抑、是隱性不容易發現,不像恐懼的情緒是顯性,很好察覺。當孩子緊張焦慮時,需要的不是叫他勇敢或不用怕!一起來學學該如何正確引導他們管理自己的焦慮情緒,學會自我調適。
孩子容易緊張焦慮常見的狀況:
1、孩子緊張時就會摳手
2、做事前常常擔心自己會做不好
3、總是往不好的結果去想
4、不敢嘗試,甚至會逃避
5、常常不知道怎麼辦、不應答
6、常常需要有人陪才肯做
7、常常擔心做錯會被罵
8、因為緊張焦慮而產生更多負面想法及情緒
9、經常怕東怕西,常說會害怕
10、明明都會,但就是不敢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