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適合在哪裡練吃飯?從感統剖析!

天才領袖教育中心/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 

       很多媽媽來哭訴,吃飯好難練,有時在家裡吃,去外面不吃;有時後吵一點的地方才吃,安靜的地方反而在那邊鬧;有時候親子餐廳也不見的吃得很好,反而叫個麵還比較會主動吃。到底怎麼做,才不會讓爸媽,不敢帶孩子出門吃飯?這一篇,教你從孩子不同的氣質,選擇用餐環境,成功率會大增喔!

了解感覺統合與自己孩子的氣質

很多家長會問我孩子有感統問題嗎?要怎麼解決?其實感統不像感冒吃藥這麼簡單,咳嗽就吃咳嗽藥、流鼻水就吃止鼻水的藥,感統包含七大感覺,這七個感覺的敏感、鈍感、或調節不良又分別會產生不同問題,排列組合下來,有感覺統合問題的孩子就常需要專業的職能治療師設計個別化的感統活動!但,很多有心的家長常會問我,那有沒有可能日常生活中就能練感統, 一周感統上個一兩次效果好嗎? 

        的確,感統是需要融入日常生活中的,這也是身為臨床工作者希望的,但先決條件是家長必須了解感統,因此之前提供了有許多文章介紹不同感覺有統整問題時,可能出現的現象,接下來希望帶著各位爸爸媽媽認識孩子是屬於哪種感統問題,並提供簡單的、對應的居家感統活動建議,以期更有效能的提升孩子的感統發展。

  • 感覺統合是甚麼?

       孩子們從小每天就要接收許多從環境來的刺激,當中包含聲音、光、觸感、動作、重力,而當孩子可以對這些接收到的訊息做出適當的回應就叫做感覺統合。

       不同孩子在投入活動時對於訊息處理的能力及回應環境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有人可能沒辦法好好安靜坐著,而有人卻在自由玩樂的時間不太想活動。而他們會有這些不同的反應,是因為透過每個人的感官接收及整合環境訊息的方式不太一樣。大部分的孩子可以輕鬆的處理日常生活中的經驗,輕鬆的調節,並做出適當的反應,然而當孩子沒辦法以穩定的情緒適當的投入在活動中時,便有可能是外在刺激對他來說太高或是太低,而家長們可以透過對感覺處理的認識來幫助他們。

  • 感覺處理類型

依照感覺要多強(神經閾值)才能引起孩子的反應,而反應是被動或主動的,這兩種不同的向度,可以分為四大類型:

高/低神經性閾值

       環境中的訊息被兒童接收到之後,會經由他們的神經系統來處理,而每個孩子的神經系統被啟動的閾值都不一樣,因此儘管是相同的刺激原,不同孩子的感受強度也不一樣,這閾值代表著需要多大強度的刺激才足以讓他注意到。舉例來說,閾值較低的孩童,只需要少量的感覺輸入即可讓他們的神經系統注意到,而閾值較高的孩童則需要更大量的感覺輸入。高閾值的孩子在課堂中可能會漏掉一些訊息,因為他需要比其他孩童更強的刺激才可接收到,老師也可能必須喊他名字數次甚至是去處碰他才有辦法抓住他的注意力。反之,對於低閾值的孩童可能光是一種感覺輸入對他就已足夠。

被動/主動行為反應策略

       對於環境刺激所引發的行為反應策略也很重要,孩童的行為可從主動到被動,每個人都不一樣。行為反應策略屬於較被動的孩童並不會在事情發生當下馬上做出反應,例如從感到不舒服的情境中跑走,而是晚點才做出反應。舉例來說,在一個吵鬧的環境下孩子可能仍然保持很安靜,卻可能過一會兒才爆發。然而,當環境中的刺激過多時,被動的孩子仍然會抱怨。相反的,行為反應策略屬於較主動的孩子則會選擇當下去尋求或逃避刺激,例如在煮飯時他會因為廚房味道太強烈而直接選擇離開,或在噪音太多時選擇跑走;或是當他喜歡特定材質時,會主動尋求觸覺刺激,像是緊握粗粗的粉筆或滑滑的石頭不放手。

了解你的小孩屬於何種感覺處理類型嗎?

一、低感覺輸入型

       此類型的孩子較容易對許多活動都表現得興趣缺缺,不會特別去注意現在發生了甚麼事情,看起來一副很累的樣子;他們不會特別注意到新奇的事物,或無法回想早上發生了甚麼事情。通常他們會需要更大的聲音、視覺刺激更強烈的圖片影像、或是味道更重的食物才會產生反應。

二、感覺敏感型

       此類型的孩子較難專注在眼前的事物上而容易分心,因此對環境做一些變化可以很快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然而這類的孩子行為反應較被動,因此對於情境並不會馬上做出反應,或許要過一陣子才會明顯表現出來,而抓不太到刺激原為何。

三、感覺尋求型

       此類型的孩子看起來似乎永遠也停不下來,他們會主動尋找各種感官上的刺激。尋求視覺刺激的孩子可能會不停望著環境中的各樣物品;尋求觸覺刺激的則會嘗試去觸摸身旁的所有物品。這樣的行為有時甚至會影響到其他孩子,當他嘗試去觸碰別人或侵犯到他人空間時。

四、感覺逃避型

       此類型的孩子容易警醒度過高,因此也易分心,他會注意身旁的所有事情,當他們感到不舒服或是被過度刺激時會嘗試去避開。例如這種孩子在從事較雜亂的活動時可能會想帶著手套,因為觸碰到各種不同的東西讓她感到不舒服;或是常常摀著耳朵來隔絕聲音;也可能較偏好在較安靜的環境或是獨自完成任務。

孩子適合在哪裡練吃飯呢? 

       

舉個例子讓你更了解不同感統類型孩子的特色,你認為這四大類型的孩子在哪裡用餐會表現比較好呢?

針對低感覺輸入型孩子

       大部分的用餐環境都可以,只是需要有足夠的聲光刺激,最好是自己夾菜自己來,菜一道道上的那種。

針對感覺尋求型的孩子

       比較熱鬧、有音樂、忙碌的餐廳,幾乎需要自己來的,像是自助餐廳。

針對感覺敏感型的孩子

       要避開尖峰用餐時間,適合在比較熟悉喜愛的餐廳,安靜、燈光較昏暗、氣氛融洽的餐廳尤佳,座位盡量避開送餐路線。

針對感覺逃避型的孩子

       最適合在家吃飯了,可以考慮外帶或較外送,如果真的要在外用餐,盡量選擇住家附近較家庭式的餐廳。

    看到這裡,是不是比較清楚了呢?或許你可能會覺得孩子好像有時是屬於某一類型,有時又屬於另一類型,沒錯,因為針對不同感覺的處理,孩子可能會分屬不同類型,下一篇我們將帶你了解,針對不同感覺處理類型的孩子,如何將感覺統合落實於生活之中。

讓孩子練習學吃飯的歡樂水果派對扮家家酒!

arrow
arrow

    天才領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