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哭鬧,站著抱比較不會哭

天才領袖教育中心/兒童發展醫學王宏哲

 

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不管你怎麼養,有些迷思就是讓你不管生了幾個,還是百思不得其解。其中一個就是,孩子為什麼從小就很任性,哭鬧時,就一定要人家抱起來,而且抱起來走一走才會比較不哭,這真是整死了很多爸媽,尤其是白天要上班,晚上還要跟寶寶打仗,一下子躺一下子要抱起來,弄到爸媽都快中風了。

對於嬰幼兒哭鬧,爸媽別再卡關了,我在"跟王宏哲,早期教育SO EASY"一書裡,就大量的討論"哭!抱不抱"的問題,希望大家不要用錯誤的方法,讓寶寶沒有安全感。最近,又多了一個研究,支持我的看法,趕快來讓家長們知道。

日本發表在Current Biology的研究,由日本的理研Brain Science Institute的「親和性社会行動研究チーム」所做的研究。研究者一開始,先找來幾組媽媽跟六個月內的嬰幼兒,並測量這些嬰兒的心跳、肢體動作和發出的聲音(包含哭鬧聲)。發現當媽媽將嬰兒抱起來走動時,不論有無繼續哭鬧,心律都有下降的現象。另外,嬰幼兒的活動度以及發出聲音的行為,也因為抱起來走動,有明顯地降低。

所以寶寶不說,寶寶心裡苦,躺著及抱著,其實感覺很不同,他不會說,只能用很強烈的情緒反應來跟外界溝通。

這跟我們,把寶寶抱著走來走去,孩子就可以不哭,一坐下來或一躺下來,孩子就馬上崩潰的情形是一樣的。

根據這個研究及過去研究,我來幫所有爸媽整理幾個重點,讓你比較好懂這個祕密

1.站著抱,寶寶的生理反應不同

把孩子抱起來時,孩子的生理反應會有不同:心律會下降、活動度也會下降、哭鬧的聲音也會下降

2.多重感覺讓孩子冷靜

由於抱起來時的觸覺、本體覺影響,會刺激中樞神經系統,讓副交感神經系統影響心跳變慢,讓小腦及腦幹下達命令停止不必要的躁動,這稱為冷靜反應"calming response"。這種大腦的系列反應,有助於孩子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也能讓孩子感受到更舒服。

3.哺乳類動物,覺得被刁著走,是一種保護

過去對哺乳類動物的研究發現,當哺乳類媽媽在移動小孩的時候(例如獵豹媽媽用嘴巴叼著獵豹寶寶),動物寶寶會安靜地縮著被母親叼著走,這稱之為「Transport Response」。而老鼠的研究也有相關的發現,當鼠媽媽把孩子刁著走的時候,整個過程,鼠寶寶是比較冷靜的反應,似乎在感受及等待媽媽的下一個保護指令。

4.抱著走動刺激前庭,刺激快樂中樞

喜歡被立著抱著走的另一個原因,跟內耳的前庭系統可能有關,立起來並走動,會刺激比躺姿下更多的前庭系統的毛細胞,這些組織的訊息傳導,跟情緒穩定,有很大的相關。這其實跟你觀察到的現象一樣,許多比較大的孩子,很喜歡盪鞦韆溜滑梯這類的活動,因為可以滿足大腦的前庭系統,刺激快樂中樞。寶寶還沒有很強的行動能力,所以需要你的攜帶,來滿足他的大腦發展。

所以,當孩子感覺到,"啊!我被抱起來了~",這時大腦、生理、心理,就開始有一連串複雜的交互作用,才不是你想的"任性"的行為勒!

我這樣破解這個祕密,不知道各位苦主有沒有比較好過一點?嬰兒時期你不抱,孩子長大之後,還不一定要讓你抱勒,珍惜這個甜蜜的壓力吧~

重要延伸閱讀

1.[波波熊]寶寶哭鬧,有效觸覺安撫小物

   

 

2.[寶貝故事機]寶寶哭鬧,整合聽覺安撫小物

   

3.[神奇小汽車]寶寶哭鬧,快速轉移注意力小物

   

arrow
arrow

    天才領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