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才領袖/兒童發展醫學專家王宏哲

教養的秘密2-01

有一天,上學快來不及了,老大還在跟我僵持不下,自己動作太慢,還故意不把鞋襪擺好,於是手工餅乾沒法吃到。最後,就很氣憤的又蹦出很多小孩經典名句-「不公平!弟弟都有」「都是爸爸害的啦!」,我覺得這種計較、遷怒,又沒想到自己有錯的行為,不教實在不行,決定親上火缐溝通。

大家有沒有覺得很奇怪?我們又沒有對他們常講這句「都是你害的」,為何孩子朗朗上口?

看到孩子的問題行為時,千萬別急著對自己的教養產生自責心態,往正向樂觀的方向去分析,原因可能有3個:

(1)孩子的個性比急、耐性還不足。
4歲以上的孩子,雖然同理心開始成熟,但有些孩子仍然衝動性高,等待很困難,4歳前出手的機會高,而4歲後,則是出嘴的機會高,這是衝動控制尚待成熟,也正常的發展,需要教育。

專門解決孩子情緒差、愛發脾氣、敏感的育兒法寶

感覺刷2.jpg

(2)孩子求好心切、要求完美。
有些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或事物被剝奪或破壞,覺得不在自己的計劃內,覺得不在自己的規則裡,頓時覺得努力白費,而轉換成憤怒的情緒,這是情緒的覺察在成熟中,也是正常的發展,需要我們教育。

(3)孩子凡事要求公平、需要父母更多關切。
有些有手足的孩子,每天爭吵,為的是能力不落於自己兄弟姊妹之後,於是就㑹討更多的「公平」,引來父母更多關注。「都是你害的啦!」這句話,就變成保護自己的語言,這是社會及社交能力還沒成熟,也是正常的,更需要我們教育。
如果「都是你害的啦!」,是孩子一種情緒的發洩,那身為父母的我們,
回應「你給我住嘴!」、「你再給我講講看!」等方式,就有可能不太對了。

天才領袖-4167x833px-FINAL-01.jpg

(4)4-7歳孩子,最在意大人公不公平!
孩子整天都覺得爸媽不公平嗎?父母不可能事事做到不偏心!但孩子如果覺得不公平,該怎麼教分享?想教3歲之後孩子的分享行為,爸爸媽媽得先搞懂他們的心裡在想什麼:

3歲的孩子:
孩子來到3歲後,是正在發展情緒及語言的快速年齡,用生氣,吵鬧,不服從,不分享的方式,來表達他內心覺得的不公平。孩子的眼中,通常只有他想要的東西,而且這個年齡,很容易觀察到,"他的比較大,我的比較小";"他的較多,我的比較少";"他比較前面,我比較後面"。

5歲的孩子:
孩子來到5歲後,會用言語直接告訴爸媽"你不公平",沒有在客氣的,也不會觀察情境,相當在意為什麼他有我沒有,捍衛自己的權益,而且,因為孩子的時間概念已經發展出來,記憶力也變得很好,孩子已經會把為什麼上次他可以,這次我不行,完整的表達出來。另外,兄弟姊妹不分享,自己也不願意分享,除非讓他知道分享的好處,是個非常喜歡談條件的年齡。

從繪本教教孩子學會分享!了解更多>>

7歲的孩子:
開始覺得爸媽的偏心,是家中排行的問題,是性別的問題,是表現得不好的問題,對其他手足更不分享,更競爭,吵得更兇!

9歲的孩子:
覺得家中的不公平行為,自己無能為力,開始影響到親子關係,跟爸媽越來越磨擦與衝突,甚至有些孩子開始冷淡

全台唯一!王宏哲設計的兒童團體遊戲課程(教3-6歲學分享)

在家庭教育中,爸媽可能無意識的對某些孩子偏心,其實自己都不知道,或自己內心都想做到公平!可是卻跟孩子的感受往往都不同,有些孩子就是覺得爸媽偏心,這種感覺,讓孩子之間更不分享,更想佔為己有~

我把老大叫過來,接受他的情緒,告訴他:

我知道你生氣!你可以説我很氣,但不能説有人害你,因為你先選擇了動作慢吞吞,才有這種結果。下次,當爸爸提醒一次時,我相信你一定會努力做好!

晚上睡覺前,孩子像許多孩子問我:爸,你還愛不愛我?」這其實是孩子慚愧的道歉訊號,千萬別因為氣頭上而吝惜説:「我一直很愛你!」

我想說的是,爸媽也是人,教養行為上不可能事事都公平,但一定要記住一句話:"如果你比較寵愛某個孩子,或投入比較多心力時間在某個孩子,別讓他覺得享受到特權,因為恃寵而驕會影響到品格發展;而其他的孩子,你少了陪伴或關注,也不要讓他覺得被冷落,因為他再怎麼都是個發展中的孩子,需要家庭的呵護"

延伸熱門閱讀

[為孩子量身訂做]感覺統合&發展遊戲嚴選課程(教創意,教專注,教情緒)

2-4課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才領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