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喝果汁,小心甜份過高,傷腦又傷身
喝果汁不如吃水果

其實吃水果對孩子來說,是更好的選擇,有以下五個原因,你一定要知道!
1.一杯果汁需要很多水果榨成,對孩子來說糖份太高,過量了會注意力不良
2.吃水果可以練到咀嚼能力,喝果汁只有吸的動作
3.過甜的果汁,孩子會越喝越渴,結果會喝進更多果汁
4.吃水果有大量纖維下肚,讓孩子不易便秘,而果汁的纖維很少
5.所有的促進健腦及健康方法,都指向吃水果,而不是喝果汁
Sugar high(吃糖後的興奮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醫師曾經指出,從門診觀察到很多案例,不少孩子因為長期食用巧克力或甜食,或短時間內攝取太大量的糖,引發「Sugar High」,出現過動傾向,異常興奮、活潑,管都管不住,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其實我在天才領袖的孩子裡發現,這個短時間攝取太大量的狀況,經常發生於長假期間,例如寒暑假或過年期間。
而且孩子的年齡越小,表現出來的行為會越嚴重,因為越小的孩子,代謝掉過多糖分的能力比大人弱,而且孩子也經常在長假期間玩到忘記喝水。雖然機轉仍不明,但醫界觀察認為,巧克力、糖果、含糖飲料等,因為糖分過高,加上內含的添加物、色素等,對於腦部發育還不完全的小朋友,會引發過動傾向,建議家長儘量不要用糖果來當獎勵誘因。也與性別有關,對男孩子的影響會大於女孩子,這跟大腦控制力的成熟神經機制,有一定的關聯。
所幸,「Sugar High」的過動傾向,影響多屬短期,只要減少糖類攝取,1至2天就能恢復正常;這跟臨床觀察很像,例如過年期間很多孩子過度好動、情緒不穩定、脾氣非常差、做事情沒定性又叫不聽有關,但過完長假之後,情緒及專注力就會穩定許多。不過,若真的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就必須審慎評估,並接受系統性的專注力訓練,以免對孩子的課業成績表現、自信心造成負面影響,最後還可能產生學習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