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這句話!"媽媽,妳還愛我嗎?"
這兩天有媽媽帶孩子來找我,問到:為甚麼我的孩子最近,一直問媽媽妳還愛我嗎?
其實,有時候我們不以為意的這句話,孩子的心裡可能有背後的含意,簡單的說,就是孩子已經開始"話中有話",這可能被特定的事件誘發,身為父母,你一定要知道,不太能總是滑著手機,隨隨便便的就想敷衍過去。
媽媽,妳還愛我嗎?可能跟安全感下降有關
1.到了要上學的年紀
環境的變動,可能讓孩子問出這句話。孩子要上幼兒園或要上小學,每到一個新的階段,孩子覺得要獨立要適應,孩子的心裡難免焦慮害怕,可能會延伸出懷疑家庭關係,希望得到爸媽這個好夥伴的鼓勵,所以說出這句話。
2.被處罰或被修理之後
比較年幼的孩子,常常把爸媽生氣、自己被處罰等行為,連結上自己可能會被爸媽丟掉,接著就會有焦慮不安的情緒出來。為了確定親子間的關係是否正常維持,被處罰完的孩子,常常瘋狂的問:媽媽,你是不是還愛我?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衛教,罰完了孩子,一定要再次跟孩子確定目標。例如,跟孩子說,我處罰的是你不好的打人或罵不好聽話的行為,而沒有不要你,更沒有不愛你,你要再想一想。這些話,這修復親子關係,又堅持住自己教養底線,很重要的親子話術。
延伸閱讀:
3.爸媽離異或父母經常出差
家庭關係產生變化時,或父母因為工作太忙,陪伴的時間突然減少很多,敏感的孩子經常可以感受的出來,有時候我們覺得孩子可能比較大才能感覺出來,但心理學發現,四歲後的孩子,通常就有能嗅出環境變化的能力。這時候,孩子會更加依賴身邊的這個角色,深怕連唯一的避風港都不見了。這一類狀況,我們還是希望多提供孩子陪伴的時間,別讓孩子經常性的期待落空,例如:爸爸兩周後,一定帶你出去玩,我們數月曆,爸爸說到做到;媽媽接下來的周末上午,都會專心陪你,但我平常要上班,希望你能體諒。
有品質的陪伴,勝過於大量時間無心的陪伴,好好的跟孩子溝通,孩子一定可以變得不焦慮,健康的長大。
4.在同儕間,沒有成功的建立同伴關係
有些孩子,到了社群發展的時間,因為社交技巧不好,跟同儕總是格格不入,於是,就被迫要回到家庭找到所有的自信心及成就感。同儕或同學不喜歡他,孩子又不知道麼辦,只好回來問媽媽:"那你還喜歡我嗎?",這句話有兩個含意,其一是,他想表達的是,我不知道其他人為何不喜歡我?或我該如何讓其他人喜歡我。再者是,媽媽,不能連你都不喜歡我,不然我就不知道怎麼辦了。
所以,孩子在4、5歲之後,社交技巧越來越重要的原因,就是能透過群我關係,讓孩子進一步的發展自我與自信,達到內在的滿足。
親愛的爸媽,他們畢竟是孩子,真的還是需要我們多一點耐心及包容,去發掘他們的內在需求。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也好想要我們能懂他們,希望這一篇,能助你聽得懂孩子的"話中有話",這些話,可能都是一些重要的成長訊息,幫助我們給孩子一個有品質的教養與陪伴。
延伸介紹